-
柏根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涼血;解毒;斂瘡;生髮。主燙傷;灸瘡;瘡瘍潰爛;毛髮脫落。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入豬油或犬油內煎枯去渣,塗搽。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熱油灼傷:柏白皮,以臘豬脂煎油塗瘡上。(《肘後方》) ②治火燙傷:
2017-03-09 23 -
桃子的功效與作用
桃子具有補血生精之效。桃子營養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鐵質,有補血補氣、生血益氣之效。早在古醫書記載:桃子補血活血、生津滌熱,令人肥健,好顏色。人體氣血充足了,血氣暢順,膚色自然而然也靚麗了。 桃子具有美容養顏之效。之所以說桃子有美容之效,是因
-
扁竹蘭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消腫止痛。主感冒風熱;咳嗽咽痛;扁桃體炎;淋巴結炎;跌打骨折;胃痛吐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6g;或浸酒;研末,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布。 摘錄 《中華本草》
-
馬耳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主熱病發熱;煩渴;咽喉腫痛;熱痢;熱淋;痔瘡;疔瘡癰腫;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
半邊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經絡。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於疔瘡腫毒。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15 -
蓽茇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溫中行氣;降逆消食;散寒止痛;截瘧。主中寒脘腹脹滿;嘔逆;食積不化;疝腫;婦女宮寒不孕;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研成粉,每次1-2g,每日2-3次。 各家論述 《本草拾遺》:主五勞七傷,陰汗,核腫。冷氣嘔逆,
-
報春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肺熱咳嗽;咽喉江腫;口舌糜爛;牙齦腫痛;肝火目赤;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20 -
蔓赤車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血。主目赤腫痛;痄腮;蛇纏瘡;牙痛;扭挫傷;婦女閉經;瘡癤腫痛;燒燙傷;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鮮草適量,搗敷;或搗汁塗。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09 11 -
檾實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赤白痢疾,眼翳,癰腫,瘰鬁。 ①《唐本草》:主赤白冷熱痢,散服飲之;吞一枚,破癰腫。 ②《綱目》:主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散劑。 【摘錄】《*辭典》
-
土蜂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解毒止痛。主癰腫作痛;丹毒;蜘蛛咬傷;蜈蚣咬傷;蠍子螫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本草拾遺》:燒末,油和敷蜘蛛咬瘡。 【摘錄】《中華本草》
-
變異鱗毛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止痛。主內熱腹痛;肺結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微澀,性涼。有清熱止痛的功能。用於內熱腹痛,肺結核。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10 -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牛膝味苦、酸,性平;歸肝、腎經;疏利下行,能補能泄;具有活血祛瘀,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利尿通淋。主治血滯經閉,痛經,產後血瘀腹痛,胞衣不下,跌打損傷,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腳氣腫脹,吐血,衄血,頭痛,牙痛,咽喉腫
-
人參娃兒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行氣止痛。主兩目視物昏花;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治療眼球玻璃體混濁,並治胃腹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
-
石蟾蜍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咳嗽痰稠;咽喉腫痛;胸悶;便秘;癰腫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09 11 -
苦竹瀝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利竅。主目赤;牙痛;口瘡。 【用法用量】內服:沖服,30-60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點眼或揩牙。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療口瘡目痛,明目,利九竅。 2.《藥性論》:治眼赤。 3.《日華子本草》:苦竹作
2017-03-09 10 -
牛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補血益精;止渴;止血;止帶。主精血虧損;虛勞贏瘦;消渴;吐衄;便血;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熬膏,適量。補虛宜酒沖,治吐血崩帶宜燒灰。外用:適量,塗搽。 【各家論述】 1.《本經》:補中,填骨髓。 2.《別錄》:
-
崩瘡藥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主產後流血不止;月經過多;腸炎;腹瀉;風濕骨痛;肝硬化;瘡瘍腫毒;燙火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濕疹;疥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敷;或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
百靈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平喘;活血通絡。主風濕痹痛;風濕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跌打損任;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幹品研末撒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09 13 -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味辛、甘,性熱;有毒;歸心、脾、腎經;氣雄行散,可升可降,走而不守;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莠寒除濕,止痛。主治亡陽欲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寒厥頭痛,陰火喉痹,心腹冷痛,吐瀉久痢,冷結便秘,陰寒水腫,冷積疝瘕,陽虛
2017-03-09 10 -
續斷的功效與作用
續斷的功效與作用: 味苦、辛、性微溫;歸肝、腎經;微香氣和,沉降人血;具有補肝腎,續筋骨,安胎孕,調血脈。主治腰膝酸痛,風濕痿痹,跌撲創傷,損傷折骨,胎動不安,崩漏下血,遺精帶下,癰疽瘡腫。
2017-03-09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