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煎煮中藥有哪些常識
煎藥的正確程式 先把藥物放入鍋裡,然後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鍋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
-
怎麼把握煎煮中藥的時間
煎中藥的正確程式是:先把藥物放入鍋裡,然後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鍋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
-
哪些中藥飲片需要先煎煮
1.消除或降低藥材的毒性 一般含有毒性的藥材,如:川烏、草烏等,必須久煎才能降低、緩解藥物所含的毒性,一般川烏、草烏應先煎30~60分鐘。同時有利於有效成份的煎出。 2.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 有些礦石、貝殼、動物甲殼類藥材,如石
2012-08-31 37 -
怎麼樣服用人參效果好
在服參期間不宜吃茶葉、蘿蔔等 。若發生感冒發熱、胸滿腹脹等疾病時,應暫停服用。 正確服用人參,使它更好地在體內發揮治療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1)煎湯飲用:將人參切成薄片,放入洗淨的砂罐中,然後加冷水將參片浸泡,蓋好砂罐蓋子,放在爐
-
煎煮中藥怎麼把握火候
煎藥時對火候掌握的原則。煎煮時火候過強,水分蒸發快,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亦易焦糊。火候過弱,煎提效果低。在藥物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沸後可文火慢煎,使藥力盡出,尤其是滋補之劑,更應文火慢煎,保持微沸狀態,使其減慢水分的蒸發,有利於有效成
2012-08-31 12 -
黃耆飲子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耆飲子”在《聖惠》卷七十八 【出 處】《聖惠》卷七十八 【處 方】黃耆(銼)1兩,人參(去蘆頭)1兩,生幹地黃1兩,五味子1兩,麥門冬(去心)1兩,當歸1兩,牡蠣1兩半(燒為粉)。 【功能主冶】產後體羸瘦,四肢少力,
-
黃耆汁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耆汁”在《 普濟方 》卷五十五 【出 處】《普濟方》卷五十五 【處 方】黃耆4分,乾薑2分,蜀椒1分。 【功能主冶】蟲入耳腫,不聞人語聲,有膿出。 【用法用量】以生地黃搗取汁和,用綿裹棗核大,塞耳中,日3夜1。以愈
-
黃耆竹葉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耆竹葉湯”在《千金》卷二十二 【出 處】《千金》卷二十二 【處 方】黃耆3兩,甘草3兩,麥門冬3兩,黃芩3兩,芍藥3兩,當歸2兩,人參2兩,石膏2兩,芎?2兩,半夏2兩,生薑5兩,生地黃8兩,大棗30枚,淡竹葉1握。
2012-08-31 10 -
黃耆煮散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耆煮散”在《 聖濟總錄 》卷四十六 【出 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處 方】黃耆(銼)2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去黑皮),葛根1兩(銼),厚樸(去粗皮,生薑2兩取汁塗,慢火炙盡)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半,木香
-
黃耆紫草人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耆紫草人參湯”在《 丹溪心法 附餘》卷二十三 【出 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三 【處 方】黃耆(酒炒)、紫草(酒炒)、人參各等分。 【功能主冶】痘瘡表虛黑陷。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大盞,煎6分,加酒服。
-
黃芩荊芥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荊芥湯”在《良朋彙集》卷四 【出 處】《良朋彙集》卷四 【處 方】柴胡1錢5分,黃芩1錢5分,荊芥1錢5分,牛蒡子4分,連翹4分,瞿麥4分,車前子4分,赤芍藥4分,滑石4分,梔子4分,木通4分,當歸4分,防風4分,蟬
-
黃芩桔梗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桔梗湯”在《 醫方簡義 》卷二 【出 處】《醫方簡義》卷二 【處 方】黃芩1錢(炒),桔梗1錢,白芍8分,川貝母1錢,知母(炒)1錢,薄荷5分,神曲3錢。 【功能主冶】春溫初起,頭脹身熱,惡熱,微汗,舌紅,脈大者。
-
黃芩橘皮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橘皮湯”在《 麻疹備要方論 》 【出 處】《麻疹備要方論》 【處 方】黃芩、陳皮、幹葛、杏仁、枳實、麻黃、厚樸、甘草。 【功能主冶】麻出夾斑,為蘊毒發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
黃芩利膈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利膈丸”在《 蘭室秘藏 》卷下 【出 處】《蘭室秘藏》卷下 【處 方】生黃芩 炒黃芩各30克 半夏 黃連 澤瀉各15克 南星 枳殼 陳皮各9克 白術6克 白礬1.5克 【功能主冶】清熱化痰。治熱痰內蘊,胸中有熱感,
-
黃芩六合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六合湯”在《元戎》 【出 處】《元戎》 【處 方】四物湯4兩加黃芩1兩,白術1兩。 【功能主冶】婦女經水過多,別無餘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準繩?女科》引作“四物加黃芩白術湯”。
-
黃芩六一丸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六一丸”在《濟陽綱目》卷九十六 【出 處】《濟陽綱目》卷九十六 【處 方】條芩6兩,升麻1兩。 【功能主冶】積熱脫肛。 【用法用量】口服。 【制 法】上為末,麵糊為丸。
-
黃芩麻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麻黃湯”在《 傷寒總病論 》卷四 【出 處】《傷寒總病論》卷四 【處 方】葛根半兩,橘皮半兩,杏仁半兩(生),麻黃半兩,知母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 【功能主冶】冬溫未至發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得熱,其春
2012-08-30 10 -
黃芩茅花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茅花湯”在《杏苑生春》卷五 【出 處】《杏苑生春》卷五 【處 方】黃芩 茅花各6克 白芍藥4.5克 甘草3克 【功能主冶】治上膈極熱而衄。 【用法用量】用水濃煎服。 【制 法】上哎咀。
-
黃芩牡丹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牡丹湯”在《 備急千金要方 》卷四 【別 名】黃芩散(《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二)。 【出 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處 方】黃芩 牡丹 桃仁 瞿麥 芎?各6克 芍藥 枳實 射干 海藻 大黃各9克 虻蟲3克 水蛭3克
-
黃芩羌活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黃芩羌活湯”在《會約》卷六 【出 處】《會約》卷六 【處 方】防風1錢半,羌活1錢半,黃芩1錢2分,甘草1錢2分。 【功能主冶】眉棱骨痛,外挾風寒,內成鬱熱,有兼痰濕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