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術半夏丸
《魏氏家藏方》卷十:白術半夏丸【處方】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半兩(湯泡7次,洗去滑),白術(炒)2錢半,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去蘆)2錢半,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2錢半,乾薑(泡洗)2錢半。【制法】上為細末,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汁打麵糊為丸,如綠豆的功
2017-02-19 17 -
白馬蹄丸
【處方】白馬蹄1兩,鱉甲1兩,鯉魚甲1兩,龜甲1兩,蜀椒1兩,磁石2兩,甘草的功效與作用2兩,杜仲的功效與作用2兩,萆薢2兩,當歸的功效與作用2兩,續斷2兩,芎藭2兩,禹餘糧2兩,桑耳2兩,附子2兩。【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白芍黃芩木通湯
【處方】白芍的功效與作用2錢,黃芩的功效與作用2錢,木通8分,白術1錢,澤瀉的功效與作用1錢,茯苓的功效與作用7分。【功能主治】水瀉,小便短赤。【用法用量】水煎,溫服。【摘錄】《赤水玄珠》卷八
2017-02-19 41 -
築賓
築賓 Zhùbīn《針灸甲乙經》 築賓-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太溪穴與陰谷穴的連線上,太溪穴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 【解剖】在腓腸肌內側肌腹下方移行於跟腱處,下方為比目魚肌;深部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
2017-02-19 19 -
百補構精丸
【處方】熟地黃4兩,山藥的功效與作用2兩,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6兩,蓯蓉3兩(酒浸1宿),牛膝2兩(酒浸),山茱萸1兩,澤瀉的功效與作用1兩,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兩(去皮),遠志的功效與作用1兩(去心),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1兩(去心),赤石脂
2017-02-19 19 -
複溜
複溜 Fùliū《靈樞·本輸》 複溜-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脛骨後方,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之內側;深層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2017-02-19 10 -
半夏芩術湯
【處方】蒼術2錢,白術1錢半,半夏的功效與作用1錢,南星1錢,酒黃芩的功效與作用1錢,香附的功效與作用1錢,陳皮的功效與作用5分,赤苓5分,威靈仙3分,甘草的功效與作用2分。【功能主治】痰飲臂痛不能舉。【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薑的功
2017-02-19 10 -
白膠香散
《醫方類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驗方》:白膠香散【處方】白膠香不拘多少。【制法】上為細散。【功能主治】吐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後新汲水調下。【摘錄】《醫方類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驗方》《普濟方》卷三一○引《鮑氏方》:白膠香散【處方
-
敗豬血散
【處方】豬血(臘月內取殺豬流血盡時滴出者,貯陰自幹)。【制法】上為末,以豬腦調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大風瘡腫斑黑頓消後,用以戒色。主【用法用量】每服3錢,飛鹽酒送下。則陽莖1月不舉。【摘錄】《解圍元藪》卷四
2017-02-19 19 -
白芷黃連湯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白芷黃連湯【處方】白芷1兩半,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去須)1兩,地榆1兩半,當歸的功效與作用(銼,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木香1兩,赤石脂1兩半,黃芩的功效與作用(去黑心)半兩,芎藭1兩半,訶黎勒皮(煨)1
2017-02-19 21 -
湧泉
湧泉 Yǒngquán《靈樞·本輸》 湧泉-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解剖】在足底第二、三蹠骨之間,足底腱膜中,內有趾短屈肌腱,趾長屈肌腱,第二蚓狀肌,深層為骨間肌;有來自脛前動脈的足底弓;布有足
2017-02-19 12 -
至陰
至陰 Zhìyīn《靈樞·本輸》 至陰-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 【解剖】有趾背動脈及趾蹠側固有動脈形成的動脈網;布有趾蹠側固有神經及足背外側皮神經。 【主治】頭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
2017-02-19 21 -
足通穀
足通穀 Zútōnggǔ《靈樞·本輸》 足通穀-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足外側,第五蹠趾關節前緣,赤白肉際處。 【解剖】有趾蹠側動、靜脈;布有趾蹠側固有神經及足背外側皮神經。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鼻衄,癲狂。 【操作】直
2017-02-19 13 -
束骨
束骨 Shùgǔ《靈樞·本輸》 束骨-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足外側,第五蹠骨小頭後緣,赤白肉際處。 【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蹠側總動、 靜脈;有第四趾蹠側神經及足背外側皮神經分佈。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癲狂,
2017-02-19 11 -
京骨
京骨 Jīnggǔ《靈樞·本輸》 京骨-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足外側部,第五蹠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解剖】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側動、靜脈; 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為足底外側神經。 【主治】頭痛,項強,目翳,癲癇
2017-02-19 23 -
金門
金門 Jīnmén《針灸甲乙經》 金門-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足外側部,申脈穴與京骨穴連線中點,當骰骨外側凹陷中。 【解剖】在腓骨長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間;有足底外側動、靜脈;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深層為足底外側神經。 【主治】
2017-02-19 14 -
申脈
申脈 ShēnMài《針灸甲乙經》 申脈-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足外側部,外踝下緣凹陷中。 【解剖】在腓骨長短肌腱上緣;有外踝動脈網及小隱靜脈;布有腓腸神經的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 【主治】頭痛,眩暈,癲狂癇,腰腿酸痛,目赤痛
2017-02-19 11 -
僕參
僕參 Púcān《針灸甲乙經》 僕參-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足外側部,外踝後下方,昆侖直下,赤白肉際處。 【解剖】有腓動、靜脈的跟骨外側支;布有腓腸神 經跟骨外側支。 【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癲癇。 【操作】直刺0.3~0
2017-02-19 16 -
昆侖
昆侖 Kūnlún《靈樞·本輸》 昆侖-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有腓骨短肌;有小隱靜脈及外踝後動、靜脈;布有腓腸神經。 【主治】頭痛,項強,目眩,癲癇,難產,腰骶疼 痛,腳
2017-02-19 12 -
跗陽
跗陽 Fùyáng《針灸甲乙經》 跗陽-體表圖(點擊放大) 【定位】在小腿後面,外踝後,昆侖穴直上3寸。 【解剖】在腓骨的後部,跟腱外前緣,深層為拇長屈肌 ;有小隱靜脈 ,深層為腓動脈末支 ;布有腓腸神經。 【主治】頭痛,腰骶疼痛,
2017-02-19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