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繭唇
【繭唇】發生於唇部的一種病症。因有突起的白皮皺裂,狀如蠶繭,故名。初起在紅唇緣的外側出現如豆粒狀硬結,逐漸增大,堅硬疼痛,容易破潰流血。或如菌狀不一,潰瘍之表面常覆有痂皮,表面高低不平。有時在頸、頷部可出現腫塊。後期口幹,咽燥,形體消瘦。
-
筋瘤
【筋瘤】邪氣結聚於筋而產生的瘤狀物。《靈樞.刺節真邪篇》稱為“筋溜”。其形尖而色紫,青筋累累,盤曲聚結如蚯蚓狀,多發於兩小腿,腕關節等部位,屬於靜脈曲張一類的病症。
-
頸癰
【頸癰】指發於頸的兩側,包括頷下,耳下,頦下等部位的癰證。多由風熱,流毒或風濕挾痰等壅結少陽、陽明經絡,或因乳蛾,口疳,齲牙,頭面瘡結而誘發,多見於小兒。其症初起發熱惡寒,頸項強痛,逐漸紅腫高起,四、五天后皮色漸紅,腫痛加劇,即欲成膿,潰
-
疽
【疽】凡瘡瘍表現為漫腫平塌,皮色不變,不熱少痛,未成膿難消,已成膿難潰,膿水清稀,破後難斂的,都稱為“疽”。其證可因感受外邪,邪氣郁於肌肉筋骨之間,氣血凝滯而成,或因情志內傷,氣血失調;或因恣食炙博肥膩,痰凝濕滯等因素而致。
-
癘風
【癘風】即麻風,又稱“癩大風”,俗名“大麻風”。因感觸暴厲風毒,邪滯肌膚,久而發作。初起先覺患部麻木不仁,次發紅斑,繼則腫潰無膿,久而漫延全身肌膚而出現眉落、目損、鼻崩、唇反、足底穿等嚴重證候。
-
流痰
【流痰】即骨關節結核病。故又稱“骨癆”或“瘡癆”。多發于學齡兒童,患者常有其它結核病變。病變部位以脊椎為最多,其次為髖、膝、踝,再次為肩、肘、腕等關節。病多因先天不足,或久病腎陰虧損,使骨髓不充,骨質疏鬆。外邪乘虛侵襲,痰濁凝聚;或由跌僕
-
流注
【流注】又稱“流痰結瓜”。是毒邪流走不定,並無定處而變生於較深部組織的一類化膿性病症。多患於氣血虛弱者,多發於肌肉深處,結塊或漫踵,單發或多發,日久而成膿。本類病名稱甚多。以病因命名的,如“濕痰流注”,“暑濕流注”和“瘀血流注”等;以部位
2017-03-10 20 -
瘤
【瘤】是在體表生長的贅生物。李榳《醫學入門》說:「瘤初起如梅李,皮嫩而光,漸如石榴瓜瓠(音戶)之狀,原因七情勞欲,複被外邪,生痰聚瘀,隨氣留住,故又曰瘤[病贅],總皆氣血凝滯結成。」根據其形狀和病因的不同,分“氣瘤”,“肉瘤”,“筋瘤”,
-
螻蛄癤
【螻蛄癤】癤病的一種,多發生于小兒頭部,患處初為小癤,其根堅硬,外形如蟮(指蚯蚓)之拱頭,故俗稱“蟮拱頭”。這種癤腫常為多發性,頭皮下膿腔相連,破後像螻蛄串穴,故名“螻蛄癤”。多由心火熱毒或胎毒內發所致。
2017-03-10 19 -
瘰曆
【瘰曆】語出《靈樞.寒熱篇》。主要指頸部淋巴結結核。又名“曆子頸”,“頸曆”,或“鼠瘡”。小者為“瘰”,大者為“曆”。多發於頸項及耳的前後,病變可限於一側,也可兩側同時發生,也有延及頷下,胸鎖乳突肌前後和髒下等處的。以其形狀累累如珠,歷歷
-
馬刀俠癭
【馬刀俠癭】語出《靈樞.經脈篇》等篇。本症即“瘰曆”。其生於髒下,形如馬刀的名為“馬刀”,又稱“馬刀瘡”;生於頸旁如貫珠的名稱“俠癭”。兩處病變常相關聯,為頸腋部淋巴結結核。
2017-03-10 73 -
面疔
【面疔】疔瘡疾患之一。以其生在面部,故名。多發於顴、額、頰等處。由於熱毒蓄結所致。切忌用指強力擠壓,否則容易變生險證。參見“疔瘡”條。
-
內外痔
【內外痔】是兼有內痔和外痔的混合痔。內痔生長部位和外痔連在一起,以肛門的左中、右前、右後部為多發,在右前部位更為常見。
-
內痔
【內痔】生在肛門齒線以上,為紫紅色塊物突出。初期痔核較小,大便時滴出鮮血,不感疼痛,痔核不脫出於肛外。中期痔核較大,大便後痔核脫出於肛外,便後能還入肛內,一般便血較少。後期大便後痔核脫出,甚則咳嗽、遠行、久立等情況也會脫出,不能自行還入,
-
奶癬
【奶癬】又名“胎斂瘡”,多為體質過敏,為風濕所襲,搏於氣血而發。常發于嬰兒的顏面部。分幹、濕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紅,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癬疥而不流津水的,為“幹斂瘡”,偏于風熱盛。如皮膚起粟,搔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甚
-
囊癰
【囊癰】指生於陰囊的癰,又名“腎囊癰”。多因肝腎二經溫熱下注,外濕內侵蘊釀成毒而致,其症惡寒發熱,口幹喜涼飲,小便赤澀,陰囊一側或兩側紅腫熱痛,但睾丸不腫大,此點可與“子癰”鑒別。如熱痛布止則可消散,如不消退則成膿。
-
膿窩瘡
【膿窩瘡】又稱“膿窠瘡”。一種易於接觸傳染的化膿性皮膚病。此症可因肺熱脾濕蒸郁而成,也可由於濕疹、痱子等經搔抓破皮而染毒所致,多見於兒童。多發於頭面,手臂,小腿等處。表現為黃豆大的膿庖,周圍發紅,焮熱疼痛,庖壁厚,不易破,破後凹陷成窩,上
-
胼胝
【胼胝】多發於手掌或足蹠部皮膚。因長期受壓或磨擦,局部氣血運行阻滯而發生皮膚角質增生變厚,以蹠、掌突出部位為常見。皮膚增厚以中央為甚,觸之堅硬,邊緣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黃白色或淡黃褐色,多無自覺症狀。但也有在足跟部或蹠部的胼胝。因擠壓太甚
-
氣瘤
【氣瘤】皮膚上隆起的一種腫塊。大小不一,質軟,皮色不變,有輕微脹痛感,全身無寒熱見證。如薛立齋所說:「若勞傷肺氣,腠理不密,外邪所搏而壅腫者,其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名曰氣瘤」。
-
氣癭
【氣癭】癭的一種。表現為頸部一側或雙側呈彌漫性腫大,邊緣不清,軟而不堅,皮色如常,一般不痛,有時能隨喜怒而消長。發病以青年婦女較多。可因山嵐水氣或氣鬱所致。本病類似單純性甲狀腺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