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冬季該如何祛除體內濕氣 祛除濕氣的食療方

冬季天氣乾燥寒冷,濕氣重,人體健康就會受到一定的威脅。那麼在冬季應該如何祛除體內濕氣呢?祛除濕氣的食療方法有哪些呢?

何為濕氣呢?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冬季應該如何祛除體內濕氣呢?

1、調味料祛濕

薑、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比如喝一碗熱騰騰的姜湯可以發汗,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

中醫會運用芳香植物調料去濕氣、發汗,來對抗感染病,這些芳香植物大部分都是常見的調料。現代藥學也發現,許多調料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2、運動排汗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避免環境的濕。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①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②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③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④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 水分攝取要適量。

4、食療方法

中醫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做為祛濕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

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藥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推薦一些祛除體內濕氣的食療方。

①扁豆瘦肉湯

食材:扁豆10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食鹽、生薑適量。

做法:

1)把豬肉切塊洗淨,陳皮去瓢,生薑切片;

2)把1中的食材一同放進煲內,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煲沸後,改為小火煲1~1.5小時,加入適量食鹽便可。

②清熱祛濕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淨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濕。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注意事項:大便幹結者不宜用。

③土茯苓黃芪豬骨湯

食材:豬脊骨500克、土茯苓50克、黃芪30克、食鹽適量。

做法:

1)將土苓苓、黃芪洗淨;

2)豬脊骨洗淨,斬塊、飛水待用;

3)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2小時,用鹽調味即可。

以上就是關於冬季祛濕的方法和食療方。在幹寒的冬季可以多多按照此方法,進行適當的運動,有效祛除體內濕氣,調理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