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是一寶,養胃控糖味道好
越是胃腸不好的人,選擇雜糧薯類食材越要仔細。常吃的雜糧薯類,如玉米、紅薯、紫薯,因為澱粉和膳食纖維含量較高,不太容易消化,易引起胃脹、甚至胃痛。
如果把部分主食換成質地緊實的鐵棍山藥,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山藥澱粉顆粒比較小,有利於消化液對其消化作用。而且山藥質地細膩,粗纖維含量較少,對胃腸道不會產生很大的刺激。
其次,山藥澱粉中的支鏈澱粉含量較高,不管怎麼烹調,消化速度都比較快。口感越軟糯,通常支鏈澱粉含量就越高。
再次,研究發現,山藥可能可以激發人體消化系統產生更多的消化酶,從而提升消化速度。
最後,有動物研究表明,山藥能促進消化道粘膜細胞的增殖,使小腸粘膜厚度增加,並提升小腸中消化酶的活性。
吃山藥對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比如慢性腸炎病人,是有益的。有消化道粘膜損傷的人,也不必擔心吃山藥會對胃腸道細胞造成機械性破壞。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山藥?
聽說山藥會讓血糖很快升高,那糖尿病人能吃嗎?
還是可以吃的。
血糖反應高還是低,有時與「體質」也有關係。
一些消化能力差的朋友,消化液分泌少或者消化酶活性低,正常人容易消化的東西他們不太好消化,所以他們即便吃一些升糖快的食物,血糖也能夠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準上。
需要注意的是,消化不良者比健康人更需要補充多種營養成分,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好食物是那些血糖反應高,但營養價值也高的東西。
喝白米粥,就不如吃雜米粥、蒸山藥。
另有研究發現,山藥能降低了動物對食物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率,膳食中少量加一些山藥,反而有利於糖尿病人的病情控制。
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山藥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如脫氫表雄酮、山藥多糖等成分有關,它們可以起到調整代謝的作用。
從食材選擇來說,選擇質地緊密、口感軟糯、沒有澀味的山藥最好。
含水量過大的山藥做菜更好,而澱粉含量高的山藥,更能充分起到改善消化的作用。
按膳食指南的推薦,建議在早晚用餐時吃手指頭那麼長的一兩段山藥,替換兩口米飯就可以了。
從烹調方法來說,只要充分烹調熟化就可以。
蒸熟,放在電鍋裡和大米飯一起煮熟,切成丁熬粥,或是用高壓鍋燉煮,都是可以的。但吃的時候最好不要蘸白糖,也不建議常吃拔絲山藥,因為糖和油實在有點多。
結尾時,介紹給朋友們一個小竅門:
有些人接觸山藥皮會發癢,於是對削皮很苦惱。
實際上,可以不削皮直接烹調。
把鐵棍山藥洗乾淨,帶皮切段直接上籠蒸熟,大約 20~30 分鐘就可以了。
優質的山藥在蒸熟之後,皮質薄而乾爽。在山藥皮表面用小刀或指甲尖輕輕劃一個口子,挖一下長毛的地方,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薄皮撕下來了。
享美味享健康,這兩天,買些山藥吃吃吧?
現在這個季節,鮮山藥比較少,或者有點蔫了。如果沒有山藥,購買脫水的山藥片也可以。提前泡幾個小時,連浸泡水和其他雜糧一起放在粥鍋裡煮,或者直接扔進豆漿機,和其他雜糧一起打成糊糊,都很有利於消化。
編輯推薦:
山藥功效和副作用
山藥甜湯怎麼做 介紹幾種山藥的常見吃法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素炒山藥怎麼做菜最有營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