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近代中醫的精神性癲癇藥物治療方法

由於對精神性癲癇病病理認識的不同, 其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 隨著對本病的研究日趨深入, 治法也日益增多。 近代中醫的治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定癇熄風、豁痰開竅法

此法針對本病發病的緣由主要是“風”、“痰”為患, 風主動搖故抽搐, 痰蒙清竅而神昏, 故本法乃治療癇證之常法。

瀉火通實法

癲癇屬神志疾患, 火熱熾盛常是其主要誘發因素。 火邪一方面煉熬津液, 釀成痰熱;另二方面觸動內伏痰濁, 使痰隨火升, 擾亂神明, 造成本病發作。 臨床表現除癇症外, 常見性急易怒, 躁擾不寧, 面紅目赤,

口渴便秘, 舌紅, 脈弦緊等症, 亟宜瀉火通實, 使腑通火平, 志定神寧, 發作得以控制。

活血化瘀法

由於癇病的病因有一部分是由於腦外傷造成, 或腦部因炎症的粘連, 大腦皮層運動區產生刺激性病灶, 也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腦缺血缺氧, 而致發本病。 現代醫學研究已知活血化瘀中藥具有改善全身微循環、使腦局部供血得到改善、並可改變血液流變性質、減輕粘連、使皮層運動區凝滯性病理性興奮灶逐漸消除等作用, 因而有利於癲癇的控制。

育陰潛陽法

癲癇為肝所致, 肝為剛髒, 最忌剛藥, 主張“因勢利導, 以柔制剛”, 尤其對頑固性癲癇, 宜以育陰潛陽法治療, 使窒滯之機得暢, 橫恣之勢得柔, 以取定癲平癇之功。

扶正祛邪法

本法亦無非從健脾、養心、滋肝、益腎、補氣血等方法著手, 補氣健脾, 則杜絕生痰之源, 補益肝腎, 滋水則所以涵木, 以防肝氣橫逆, 歷代醫家一般主張發作期著重治標為先, 間隙期以治本為主, 重在扶正。

近十餘年, 隨著痛病治法的研究不斷進展, 新的治法被有效地應用於臨床。 王慶其則首先對其治療進行了歸納總結。

1.熄風化痰法

由於治療癇病開始比較傾向於辨病治療, 故此法最為常用。

2。 通腑瀉實法

是針對痰濁閉阻這一病機的另一條治療途徑, 運用此法以導濁下引, 宣通清竅, 旨在通降濁邪, 令邪有出路, 以杜病源。

3.祛瘀辟濁法

應用此法的報導逐漸增多, 使用本法能有效改善腦血液迴圈和血氧供應, 從而促進癇病緩解。

4.鎮驚安神定志法

癇病為腦系功能紊亂的病變, 故七情失調, 神經錯亂, 髒氣不平, 癇病由生。 因此本法的運用較切合病機, 鎮驚安神定志類藥物大多為礦石介貝之類, 質重性降, 重可去怯, 介類潛陽, 故對陽邪亢盛或陰虛不能制陽, 陽氣浮動, 擾亂心神, 出現驚癇不寧之症, 頗為合拍。 近來有人認為癲癇中的部分患者發作與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有關, 而介類中藥中往往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5.補虛法

癲癇的病機從總體上說, 屬於本虛標實, 因虛生痰、成瘀、生風, 故用補虛法治療癰病屬於治本之圖。 辛熱開破法是針對癇痰難化這一特點而制定的治法。 痰濁閉阻, 氣機逆亂, 是本病核心病機, 故治療多以滌痰、行痰、豁痰為大法。

然而癲癇之痰異於一般痰邪, 具有深遏潛伏、膠固難化, 隨風氣而聚散的特徵, 非一般祛痰與化痰藥物所能滌除, 辛熱開破法則採用大辛大熱的川烏、半夏、膽南星、白附子等具有振奮陽氣, 推動氣化作用的藥物, 以開氣機之閉塞, 破痰邪之積聚, 搗沉痼之膠結, 從而促使痰邪消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