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稱】保和丸
【出 處】《丹溪心法》
【分 類】消食劑-消食化滯
【組 成】山楂六兩(15-20g) 神曲二兩(10-15g) 半夏 茯苓各三兩 (10-15g) 陳皮 連翹 萊菔子各一兩(各35-10g)
【方 訣】保和神曲與山楂,
苓夏陳翹萊菔加,
炊餅為丸米飲下,
方中亦可用麥芽。
【功 用】消食和胃。
【主 治】食積。
脘腹痞滿脹痛,
曖腐吞酸,
惡食嘔吐,
或大便泄瀉,
舌苔厚膩,
脈滑等。
【用 法】上為末,
炊餅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食遠白湯下(現代用法:水泛為丸,
每服6-9g,溫開水送下:湯劑,
水煎服·)。
【方 解】
本方是治食積之常用方。
食積之證,
多因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所致。
《素問。
痹論》曰:”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若飲食不節,
或過食酒肉油膩之物,
致脾胃運化不及,
則停滯而為食積。
食積內停,
氣機阻滯,
故脘腹痞滿脹痛;食積中阻,
脾胃升降失職,
濁陰不降則曖腐吞酸,
惡食嘔吐,
清陽不生則大便泄瀉。
舌苔厚膩,
脈滑均為食積之征。
治宜消食和胃之法。
方中重用山楂為君,
消食開郁,
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
臣以神曲消食健脾,
善消酒積;萊菔子下氣消食,
善消穀面之積。
三藥配伍,
可消一切飲食積滯。
食阻氣機,
胃失和降,
故佐入半夏、陳皮行氣化滯,
降逆和胃而止嘔;茯苓淡滲利濕,
健脾以止瀉。
食積易於化熱,
遂佐入連翹,
清熱散結,
以治食積所化之熱。
諸藥相合,
消食之中佐以理氣和胃與清熱散結之品,
使食積得消,
胃氣得和,
熱清濕去,
諸症自愈。
因其藥力緩和,
藥性平穩,
故以”保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