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主要有三種類型:癲癇大發作、癲癇小發作, 和顳葉性癲癇。 再仔細分類, 還有一種叫做傑克遜氏癲癇, 可單獨發作, 或隨後再出現癲癇大發作。 不同類型的癲癇病, 所表現的癲癇病的早期症狀也各不同。
癲癇大發作
有時發作前幾秒鐘, 可能有先兆, 包括耳鳴、看到閃光, 或者嗅覺、聽覺、味覺上有些特別的感覺。 突然失去知覺, 四肢及頸部僵硬, 繼而有節奏地抽搐或全身顫動。 發作時, 患者經常會咬破舌頭, 口吐白沫, 並且尿濕褲子;面色則正常或轉為紅色, 不像昏厥時那樣轉為蒼白。 抽搐停止後, 患者仍然失去知覺約半小時。
癲癇小發作
這一類癲癇多見於四歲兒童到青春期少年。
發作時患者短暫失去知覺約幾秒鐘, 但不致跌倒, 身體也能保持平衡, 眼睛可能貶動或震顫不定。 患者完全恢復知覺後, 並不知道自己曾經暫時失去知覺。
顳葉性癲癇
發作前可能像癲癇大發作一樣有先兆, 但是症狀沒有大發作那樣顯著和嚴重。 患者不會失去知覺或跌倒在地。 患者可能有如入幻境的感覺,
傑克遜氏癲癇
抽搐常由一隻手、足, 或一側面部開始發作。 抽搐可蔓延至身體同一側的其餘肌肉。 接著可能失去知覺或發生癲癇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