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病俗稱(蛇皮癬), 70%屬遺傳(遺傳病), 多於兒童時發病, 好發部位四肢軀幹仰面, 皮膚乾燥粗糙, 皮屑邊緣略翹起, 狀似蛇皮, 或汗毛孔有顆粒物堵塞, 長不出汗毛, 重者皮膚呈灰褐色鱗屑和深重斑紋, 隨著年齡增長波及全身, 本病特點冬重夏輕。
魚鱗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皮膚角化性皮膚病, 中醫稱為蛇皮癬。 依遺傳方式不同而分為:
1.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尋常魚鱗病:
① 常見。 常於生後數月開始發病, 病情隨年齡增長而加重, 症狀冬重夏輕。
② 基本特點:皮膚乾燥、疹色為黃褐色或汙褐色鱗屑呈菱形或多角形,
③ 皮疹主要發生於四肢伸側, 其次為背部, 頭部可有輕度鱗屑, 重者可波及全身, 但腋窩、臀皺折部位常不波及, 手背可有毛囊角化性損害。
④ 多數患者因全身皮膚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減少, 致使皮膚乾燥少汗, 患者因此感到不適。
2.性聯遺傳性尋常魚鱗病
1).少見。 屬性聯隱性遺傳, 僅發生於男性(女子為攜帶者), 出生後不久發病。
2).皮疹分佈廣泛, 屈側和皺折部位亦可累及, 腹部較背部為重, 皮疹鱗屑較大而明顯, 可波及肘窩、腋下、腡窩。
3).眼裂隙鏡檢查, 男、女均可見到在角膜後壁或彈性層膜上具有多數小的混濁點。
3.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魚鱗病(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4.層板狀魚鱗病(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過去稱為無大皰的魚鱗病樣紅皮病, 可分輕重二型。
1).重型者為醜胎多數為死胎或產後死亡。
2).輕型者即所謂層板狀魚鱗病, 出生後即發病, 外被的角質層較薄如火棉膠狀角質層脫離後, 皮膚呈紅色並有脫屑。
5.限局性線狀魚鱗病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為層板狀魚鱗病的一種變異。
魚鱗病久治不愈給患者帶來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負擔,
臨床研究發現:魚鱗病的發病是由於遺傳原因導致體內熱、血毒形成某種物質代謝障礙, 這種代謝遺留物不易從腎臟排泄, 卻與皮膚有較強的親和力, 由於這種代謝遺留物的熔點和溶解受氣溫、濕度的影響很大, 夏季皮膚水分充足, 氣溫高, 這種物質處於液化和溶解狀態, 因此對皮膚的損害相對較輕。 但是一進入秋天, 氣溫降低, 氣候乾燥, 該物質一經分泌到皮膚表層就迅速凝固, 並且皮膚水分減少, 無法有效溶解該物質, 因此它就凝結, 沉積於皮膚角質層, 所以會出冬重得夏輕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