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牛皮癬的臨床表現分為四型: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和紅皮病型。
(一)尋常型牛皮癬
最常見的一型, 大多急性發病。 皮損廣泛, 好發於頭皮、四肢伸側(尤肘膝關節伸及骶尾部, 常對稱分佈。 基本損害為表面覆有銀白色鱗屑的紅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塊。 有特徵性蠟滴現象、薄膜現象、點狀出血現象(Auspitz征)。 皮損表現多樣, 可有點滴狀、地圖狀、錢幣狀、斑塊狀、回狀、環狀、匍形狀、礪殼狀和疣狀等。
頭皮的損害可過髮際, 並可見束狀發。 甲的損害多見頂針樣點狀凹陷、肥厚、甲剝離等。 病程分為進行期、靜止期和退行期。
(二)膿皰型牛皮癬
1.泛發性 臨床上最重的一型, 較少見。 講行期外用刺激性藥物、感染、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本病過程中驟然停藥等均為促發因素。 發病急驟, 可持續數日弛張性高熱, 伴全身不適、乏力及關節腫脹。 紅斑上突然出現泛發淺在的黃白色無菌小膿皰, 針頭至粟粒大小, 初為小片, 以後融合成“膿湖”, 數周內可彌海性分佈全身, 皮損常全身泛發, 但以四肢屈側及皺褶部位多見。 隨病情減輕好轉, 常出現典型尋常型牛皮癬的皮損表現。
2.局限性 皮疹限於手掌及足蹠, 對稱分佈。
(三)關節病型牛皮癬
除有牛皮癬皮損外, 同時出現關節病症狀.男性多見。 損害為非對稱性外周多關節炎, 遠端指趾間關節紅腫、疼痛、畸形, 漸累及其他關節, 重者膝、踝、肩、髖、脊柱等大關節也可累及, 關節畸形、功能受限。
(四)紅皮病型牛皮癬
常因治療不當引起, 如尋常型牛皮癬進行期外用刺激性較強藥物誘發。 臨床表現為全身皮膚迅速出現彌漫性潮紅浸潤, 表面有大量麩皮樣鱗屑, 原牛皮癬的特徵消失, 伴畏寒、發熱、關節痛、頭痛等全身不適症狀, 淺表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