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療的關鍵點

“選對藥”只是乙肝治療“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隨著抗病毒治療的進行, 病人體內的HBVDNA水準、ALT水準等都會發生變化, 因此所有核苷(酸)類似物在治療過程中都需要優化治療方案, 適時調整。

24周(半年)是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療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此時的檢測結果對最終療效和耐藥率有非常重要的預測價值。 這個時候, 患者要做到“一顆紅心, 兩手準備”。

比如, 當拉米夫定治療到24周時, HBVDNA水準呈陰性, 則可堅持單藥治療。 臨床試驗已經證實了:這些患者最終的療效較好, 遠期耐藥率也相對較低。 但是如果此時的HBVDNA水準仍大於10的3次方,

這時候就需要加用阿德福韋。 因為阿德福韋跟拉米夫定是沒有耐藥交叉位點的, 就是說這兩個藥分別抑制病毒的不同部位, 因此聯手抑制病毒複製的療效更好, 病毒出現耐藥的幾率更低。 聯合治療相當於乙肝戰場上“機關槍”聯手“高射炮”, 兩者各司其職, 一個負責近距離掃射, 一個負責遠端打擊, 使病毒沒有機會喘息、反攻。

以前的乙肝防治指南曾推薦過拉米夫療效不好或耐藥時, 可以換用恩替卡韋。 隨著更多臨床研究結果的陸續發表, 2009年美國最新的肝炎防治指南明確指出:對於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藥患者, 由於恩替卡韋長期治療的耐藥風險仍然很高, 因此不建議換用恩替卡韋,

而是應該加用阿德福韋酯, 推薦聯合治療。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它們是同類的藥物, 所以治療方案調整的時間點和策略基本上一致。 經過恩替卡韋治療一段時間後, 如果HBVDNA仍呈陽性, 也需要調整用藥方針, 加藥治療。

對於普通的慢性乙型肝炎, 甚至對於代償性的肝硬化, 都是可以採取優化治療, 能一個藥解決我就不兩個藥, 一個藥解決不了的我才兩個藥, 這個才是優化, 又優化了療效, 又優化了不良反應, 又優化了鈔票, 最終是使患者受益更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