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以皮膚瘙癢為主要症狀。 中醫認為此病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造成, 進行辨證施治, 對不同類型蕁麻疹採用不同方劑治療。
丘疹型蕁麻疹
丘疹型蕁麻疹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腹脹、腹瀉、便秘。 對於皮膚瘙癢應採用養血、止癢、祛風的方法進行治療。 一般用藥為沙棘果、當歸、陳皮、黃芩各10g, 香附8g, 艾葉5g、麻黃、細辛各3g, 大棗5枚。 如患者為濕熱型需加入茵陳, 若寒熱錯雜患兒應用新開苦降和半夏, 若虛寒者加入建中、理中, 陽氣不伸、中虛渲滯加入升陽益胃腸, 便秘者宜表裡雙解加防風。
風團型蕁麻疹
風團型蕁麻疹臨床表現為蕁麻疹多、瘙癢、濕盛皰大且多、熱盛皮疹紅赤等。 臨床中一般以祛風、透疹、解毒的方式進行治療。 一般用藥為赤小豆、荊芥各10g, 僵蠶8g, 桑白皮、連翹各5g, 麻黃、生甘草各3g。 如患者風盛癢劇且蕁麻疹多, 則需加祛風藥;若濕盛皰大且多, 添加車前子;若熱盛皮疹紅赤, 可加梔子清熱;若血虛, 可加當歸、白芍;若皮膚破綻、感染、生瘡、糜爛, 應去除本方的麻黃和僵蠶, 同時配以蒲公英、敗醬草, 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過敏性蕁麻疹
過敏性蕁麻疹臨床表現為丘疹、蕁麻疹、紅斑, 同時還會有輕度發熱、瘙癢等症, 且脈象浮數、舌苔薄黃。 臨床中一般以涼血活血、透疹止癢、疏風清熱、解毒通絡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