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對此介紹:手足皮膚尤以掌蹠皮膚有以下一些解剖生理特點, 手足掌蹠無毛囊和皮脂腺, 角質層常保護性增厚, 使該處皮膚乾硬, 以抵抗外界環境各種理化因素的侵蝕。 但由於此處缺乏皮脂保護, 在乾燥寒冷的季節由於動作對局部皮膚的牽拉導致局部損傷發生皸裂。
內因:
1.角層較厚, 尤其在掌蹠和足跟等部位特厚, 因此易發生皸裂。
2.掌蹠皮膚無毛囊和皮脂腺, 因此當冬季氣溫低和濕度較小時, 缺乏皮脂保護的皮膚便容易發生皸裂。
3.以上因素, 加之老年人、魚鱗病和角化症等情況,
外因:
1.物理性 如乾燥、摩擦、外傷等可促使發病。
2.化學性 酸、堿、有機溶媒等將皮脂溶解, 皮膚失去潤滑保護。
3.生物性 如真菌等感染後使皮膚角化過度, 失去原有的保護能力。
發病機制
手足暴露在外, 尤其是雙手, 經常接觸各種物質, 易於受到酸堿、有機溶媒的脂溶作用以及真菌及細菌等微生物易於侵入所引起感染等因素使掌蹠皮膚乾燥、變脆、變硬, 彈性降低。 在此基礎上, 由於手足活動的伸展牽引, 即可發生皸裂。 老年人、魚鱗病、掌蹠角化症、角化型足癬等的患者由於角質層增厚、皮膚乾燥, 更易發生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