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中老年人服用六味地黃丸更健康
如何煎好中藥
中草藥品種繁多,
湯劑為常用劑型,
多採用煎煮的方法。
為了避免藥材在加熱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的揮發或破壞,
必須掌握煎藥的操作要點。
1.選擇煎藥容器。
煎煮中藥最好選用砂鍋或搪瓷容器,
這類容器導熱均勻,
化學性質穩定,
藥材的合成和分解不易受到干擾。
禁用鐵鍋,
以防藥材中所含化學成分如鞣質、甙類等與鐵質產生化學變化,
降低療效或失效。
如實在急需煎藥又無砂鍋和搪瓷鍋,
可暫用紫銅鍋或鋁鍋代替。
2.煎煮中藥的一般方法。
3.煎煮中藥的特殊方法。
(1)先煎藥:方劑中的礦物、貝殼類等堅硬的藥材, 如生石膏、生石決明、生赭石、生牡蠣、生龍骨、生磁石、生瓦楞子, 龜板、鱉甲, 這類藥材不但要先煎, 而且要打碎, 先煎煮15-20分鐘, 才能煎出有效成分。 又如生附子、生半夏, 往往先煎1小時, 以減低其毒性。
(2)後下藥:方劑中的含揮發性成分的藥材, 如薄荷、藿香、木香、青篙, 紫蘇葉、沉香、砂仁、鉤藤、侃蘭葉等, 不宜煎煮過久, 應在群藥煎成前5-10分鐘下鍋, 即二煎沸即可, 以防有效成分逸散。
(3)包煎:方劑中含粘性成分的藥材, 影響其他藥材出汁;帶絨毛、芒刺及粉末狀的藥材, 煎煮稠渾, 病人難以服用, 如車前子, 赤石脂、旋覆花、草藶子、青黛、六一散、滑石粉、麥芽等, 應先用布將藥包好, 再人鍋共煎。
(4)另煎:方劑中的人參、金石斛等貴重藥材, 為保證其有效成分的煎出, 防止丟失, 可以另煎。 先單獨煎煮半小時, 濾出藥汁, 藥渣再人藥共煎。
(5)烊化:方劑中的阿膠、話糖、蜂蜜、芒硝等, 需加入去渣後的藥汁中, 待加熱至烊化後服用。 也有些九劑、丹劑需用藥汁浸泡佯化後服用,
(6)沖服:方劑中的珍珠、琥珀、牛黃等較貴重、用量又小的藥材, 不易煎煮出汁, 可研成粉隨煎煮湯藥沖服。 (7)泡服:有些代茶飲的方劑, 如蕃瀉葉、雙花、麥冬、膨大海等, 不用煎煮, 用熱水浸泡, 蓋好杯蓋, 泡出汁後即可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