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長“馬牙” 怎麼辦?

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長馬牙不吉利, 喜歡用針去挑, 或用青布蘸淘米水清洗, 這樣做很容易造成細菌進入體內引起敗血症, 危及新生兒的生命。

什麼是馬牙?

寶寶出生後3~5天后, 口腔內牙床上或上齶兩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狀白色顆粒, 數目不一, 看起來像剛剛萌出的牙齒, 有的就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 所以人們把這種現象俗稱為“馬牙”或“板牙”。

醫學上叫做上皮珠, 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 新生兒之所以出現“馬牙”, 是因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 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會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

一般2~3周後會逐漸消失。 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 “馬牙”不能及時脫落, 這也沒多大妨礙, 不需要醫治。

寶寶長“馬牙” 切莫用針挑

新生兒之所以出現“馬牙”, 是因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 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會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 不需要到醫院去醫治, 一般2~3周後會逐漸消失。

民間有一些老人認為它是不祥之兆, 應該消除, 便用布蘸鹽水或淘米水擦破馬牙, 或用縫衣針去挑破。 “這樣做都是很危險的!”醫生解釋說, 嬰兒口腔粘膜非常嬌嫩, 粘膜下血管豐富, 加上嬰兒本身的抵抗力很弱, 一旦針挑和布擦損傷黃醫了口腔粘膜, 就極易引起細菌感染, 細菌從破損處侵入, 引起炎症, 嚴重的話甚至發生敗血症,

危及嬰兒生命。 在特殊情況下, “馬牙”過大, 影響了嬰兒吸奶, 可用2%紅汞消毒, 用消毒針挑破“馬牙”, 放出內容物, 即可癒合。

在此, 提醒年輕父母:倘若發現小孩長了“馬牙”, 切勿恐慌, 只要注意新生兒的口腔衛生即可。 比如, 在每次喂完奶和食物之後, 再給寶寶喂一些溫開水, 以清潔口腔中殘留的奶液和食物殘渣, 為乳牙的萌發創造良好的條件。

新生寶寶的口腔不能擦

有些母親特別注意新生兒的清潔衛生, 就像成人每天刷牙那樣, 也要給新生兒清洗口腔。 其實是沒有必要特別專門為新生兒清洗口腔, 更不能用紗布、手帕、棉簽等來擦洗口腔黏膜, 因為這種做法很容易將口腔黏膜擦破而引起細菌感染。

其實新生兒的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別清洗, 因為新生兒口腔內尚無牙齒, 經常有唾液分泌進入口腔, 起到清潔口腔作用。 要給新生兒清潔口腔的話, 只要在給新生兒喂完奶後, 再喂點溫開水, 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沖洗掉就可以了。 個別的確實需要清洗時, 可用乾淨的棉簽, 蘸上淡鹽水或溫開水, 先擦口腔內的兩頰部、齒齦外面, 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 但千萬不能將黏膜擦破。

如果嬰兒閉口不配合。 家長可以用左手指、食指捏嬰兒的兩頰, 使其張口, 再進行清潔, 但動作一定要輕巧, 因為嬰兒的口腔黏膜極柔嫩, 唾液少, 易損傷而致感染, 產生發炎潰爛等現象, 故在清潔口腔時一定要注意, 不可操之過急, 要小心護理。

嬰兒期口腔護理的小秘密

由於嬰兒既不會漱口也不會刷牙, 故容易發生口腔發炎;若體弱多病, 進食、飲水減少, 更易發生。 因此, 嬰兒期做好口腔護理十分重要。

專家建議:給寶寶進行口腔清潔的目的, 在於清除口內的奶渣, 避免因口中細菌的發酵產生異味, 並可借此按摩牙齦來舒緩長牙時的不適, 最重要的還是及早讓寶寶適應在口內放入異物的感覺, 為將來長牙後的刷牙做準備。

正確清潔方式√

新生寶寶的口腔不需要特別清洗。 因為寶寶還沒長牙, 唾液起到天然的口腔清洗作用, 即使餵奶後口腔黏膜上殘留一些乳汁, 也可通過唾液達到沖洗的作用。 媽媽也可用消毒棉簽沾水, 輕輕地將寶寶的口腔清理一下。

可在餐後喂寶寶喝些白開水,

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2歲左右可以開始教寶寶漱口, 讓寶寶將溫開水含在嘴中, 然後鼓動雙頰及唇部, 用舌頭在口腔內攪動, 使漱口水高速反復地衝擊口腔各個角落, 將口腔內食物碎屑和部分軟垢清除, 以免引起病菌繁殖。

為預防奶瓶性齲齒, 要避免寶寶含著奶瓶睡覺。 如果寶寶一定要含著奶瓶才能入睡, 必須先清潔奶瓶奶嘴, 並且只裝白開水。 避免讓孩子常吃糖分高、黏性強的食物, 尤其在睡覺前。

口腔靠近鼻子方向的部位, 這裡最容易被忽略, 但卻是最容易藏汙納垢之處, 因此更要注意此處的清潔。

錯誤清潔方式×

很多媽媽會用新紗布蘸水給寶寶擦拭口腔黏膜, 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新生兒的口腔黏膜非常細嫩,稍不留意,紗布就會損傷寶寶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損傷。細菌、黴菌隨著侵入繁殖,會引起黴菌性口腔炎。

細心的媽媽,經常會觀察寶寶的口腔,生怕有異常情況沒有及時發現。很多新手媽媽並不知道,口腔中的 “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聽從別人的經驗之談,用盡各種方法去除異常情況,結果反而會給寶寶增添痛苦。

新生兒的口腔黏膜非常細嫩,稍不留意,紗布就會損傷寶寶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損傷。細菌、黴菌隨著侵入繁殖,會引起黴菌性口腔炎。

細心的媽媽,經常會觀察寶寶的口腔,生怕有異常情況沒有及時發現。很多新手媽媽並不知道,口腔中的 “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聽從別人的經驗之談,用盡各種方法去除異常情況,結果反而會給寶寶增添痛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