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疳積是一種因脾胃虛損所全身虛弱性的疾病。 特點是以長期形體消瘦、精神萎靡不振或煩躁不安、頭大、頭髮少乾枯、頸細腹大、飲食異常、大便不調等為主。 在用藥治療時, 可根據病兒的病變特點進行辯證施治。 臨床上常將小兒疳積分為以下三型:
積滯傷脾:特點是病兒形體消瘦, 體重不增, 毛髮稀, 面色發黃, 精神不振, 多食善饑, 腹脹便秘, 煩躁愛哭。 對此應選用具有和脾健胃, 消積理脾作用的中成藥, 如”肥兒丸”, 每次服3克(1丸), 日服2次, 溫開水送服。
脾胃氣虛:特點是病兒面色痿黃, 精神萎靡不振, 頭髮枯焦,
氣血兩虛型:如果出現面色蒼白, 口渴唇幹, 頭大頸細, 頭髮枯黃, 厭食, 大便稀, 哭聲無力, 睡著後睜著眼睛者, 屬於此型, 對此型應選用具有補氣養血健脾作用的中成藥, 如”人參歸脾丸”, 每次1.5—3克, 日服2次, 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