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中風後遺症的症狀表現

腦中風病臨床最主要的表現, 是神志障礙和運動、感覺以及語言障礙。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 除神志清醒外, 其餘症狀依然會不同程度地存在。 這些症狀, 稱為後遺症。 後遺症的輕重, 因病人的體質和併發症而異。 腦中風常見的後遺症如下:

麻木

患側肢體, 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 或有針刺感, 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 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 天氣急劇轉變、潮濕悶熱, 或下雨前後, 天氣寒冷等情況下, 麻木感覺尤其明顯。

嘴歪眼斜

一側眼袋以下的面肌癱瘓。

表現為鼻唇溝變淺, 口角下垂, 露齒。 鼓頰和吹哨時, 口角歪向健側, 流口水, 說話時更為明顯。

中樞性癱瘓

中樞性癱瘓, 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 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 是由於大腦皮層運動區錐體細胞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錐體束受損而產生。 由於上運動神經元受損, 失去了對下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調控作用, 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釋放”, 產生隨意運動減弱或消失,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 腱反射亢進, 出現病理反射, 呈痙攣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 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 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 是因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 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脊骸前根、脊神經、顱神經受損害產生的癱瘓。 由於下運動神經元受損,

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衝動興奮, 臨床上表現為肌張力降低, 反射減弱或消失, 伴肌肉萎縮, 但無病理反射。

肩手綜合症:其發生率在20%左右, 最早在發病後3天, 遲至6個月後發生。 74.1%在病後3個月內發生, 一旦發生肩手綜合症, 應及時治療。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的是減輕浮腫及疼痛。

肩關節半脫位:其發生率在60-70%多數在病後3周內。 特別在上肢鬆弛狀態下發生。 因為穩定肩關節的周圍肌肉, 如崗上肌, 崗下肌, 三角肌, 胸大肌, 胸小肌的鬆弛, 使固定肩關節的穩定機構強度降低, 加上患側上肢的重力牽引使其向下移位, 使肩關節脫離正常位置所致。

足下垂內翻:在中風後身體有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 出現肌肉緊張,

會逐步出現足下垂內翻, 影響今後腳掌著地步行功能, 所以同樣需要早期康復糾正逐步出現的肌張力升高, 若單靠運動糾正不行, 則需佩帶足托, 減少痙攣, 改善步行功能。

誤用所致痙攣:如上述中風後, 身體有一個自然恢復的過程, 出現肌肉緊張, 輕微活動, 患者因此會欣喜若狂, 反復多次自行訓練。 上肢的屈伸及手的抓握就不知這是誤用、誤練, 易造成肌肉痙攣, 由於反復痙攣, 可能使肢體功能停留在此階段, 無法繼續恢復, 所以一定要在治療師指導下循序漸進。

中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