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粟米

粟米

別名:白梁粟、粢米(陶弘景), 粟谷(《齊民要術》), 小米(《本草蒙筌》), 硬粟(《醫學入門》), 秈粟(《綱目》), 穀子、寒粟(《植物名實圖考》), 黃粟(《陸川本草》), 稞子(《滇南本草》整理本)。

性味:甘鹹, 涼。 (陳粟米:苦, 寒。 )

歸經:入腎, 兼入脾、胃。

入藥部位: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

粟米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0.5~1兩;或煮粥。

外用:研末撒或熬汁塗。

粟米的功效作用

功效:和中, 益腎, 除熱, 解毒。

主治:治脾胃虛熱, 反胃嘔吐, 消渴, 泄瀉。

粟米的禁忌

《日用本草》:“與杏仁同食, 令人吐瀉。 ”

粟米的附方

①治脾胃氣弱, 食不消化, 嘔逆反胃, 湯飲不下:粟米半升, 杵如粉, 水和丸如梧子, 煮令熟,

點少鹽, 空心和汁吞下。 (《食醫心鏡》)

②治消渴口幹:粟米炊飯, 食之良。 (《食醫心鏡》)

③治孩子赤丹不止:研粟米敷之。 (《兵部手集方》)

④治湯火灼傷:粟米炒焦, 投水, 澄取汁, 煎稠如糖, 頻塗之。 能止痛, 滅瘢痕。 一方半生半炒, 研末, 酒調敷之。 (《崔氏纂要方》)

粟米的相關論述

①《本草衍義補遺》:“粟, 陳者難化。 《衍義》雲, 生者難化, 熟者滯氣, 隔食生蟲。 所謂補腎者, 以其味鹹之故也。 ”

②《綱目》:“粟之味鹹淡, 氣寒下滲, 腎之穀也。 腎病宜食之, 虛熱消渴泄痢, 皆腎病也, 滲利小便, 所以泄腎邪也。 降胃火, 故脾胃之病宜食之。 ”“按羅天益《寶鑒》雲, 粳粟米粥, 氣薄味淡, 陽中之陰也, 所以淡滲下行, 利小便。 韓愗《醫通》雲:一人病淋, 素不服藥, 予教以專啖粟米粥, 絕他味, 旬餘減, 月餘痊, 此五穀治病之理。

木靈芝 山藥 白術 黃芪 紅芪 人參葉 太子參 紅參 黨參 飴糖 高麗參 西洋參 霞天膏 帶魚 糯米 峨參 黍米 羊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