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歷代中醫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認識

祖國醫學文獻中無系統性紅斑狼瘡病名, 但其臨床表現在文獻中有類似描述, 如“蝴蝶丹”、“陰陽毒”等。 本病屬中醫風濕病範疇, 原稱為“痹證”或“痹病”。 因其損害臟器的不同, 其局部臨床表現與水腫、飲證、血證、周痹、三焦痹、熱痹、陰陽毒、丹疹、蝴蝶丹、日曬瘡等病證的描述有相同之處, 故又可單獨命名。

“痹病”最早見於《黃帝內經》, 稱為“痹”。 《扁鵲心書·痹病》明確提出“痹病”一詞。 是指由於人體正氣不足, 營衛失調, 風寒濕熱等邪乘虛侵襲, 合而為病, 或日久正虛, 內生痰濁、瘀血、毒熱, 正邪相搏, 使經絡、肌膚、血脈、筋骨, 甚則臟腑的氣機閉阻,

失於濡養, 出現肢體關節肌肉疼痛、腫脹等症狀, 甚則累及臟腑的一類疾病總稱。

系統性紅斑狼瘡伴有較多的臟腑症候, 很難明確地劃屬於某一具體病證。 根據其全身症候認為本病近似于中醫所稱“溫毒發斑”之類。 從皮疹特徵出發可稱之為“紅蝴蝶”、“蝴蝶丹”、“陰陽毒”等;本病累及周身, 故又稱為“周痹”;多關節疼痛屬於“痹證”;影響臟腑稱臟腑痹;有腎功能損害、水液代謝障礙者屬“腎痹”、“水腫”;有肝損害屬“肝痹”、“黃疸”、“脅痛'”;有急性心內膜炎、心肌損傷者屬“心痹”、“心悸”;狼瘡肺炎、肺間質纖維化屬“肺痹”;狼瘡性肌無力屬“脾痹”;出現消化系統表現稱“腸痹”;小便不暢為“胞痹”;有胸水者屬“懸飲”。 上中下三焦功能均受損, 又稱“三焦痹”。

雷諾現象稱“肢端脈痹”。 三焦痹一名始見於《醫門法律》, 《黃帝內經》、《景嶽全書》有類似論述, 但未正式提及該病名稱。

《黃帝內經》描述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中醫相似病名、病因、臨床症狀、多臟器損害的特點。 “周痹”源自《靈樞·周痹》:“周痹者, 在於血脈之中, 隨脈以上, 隨脈以下, 不能左右, 各當其所。 ”“風寒濕氣, 客於外分肉之間, 迫切而為沫, 沫得寒則聚, 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 分裂則痛, 痛則神歸之, 神歸之則熱, 熱則痛解, 痛解則厥, 厥則他痹發, 發則如是。 ”論述周痹病因是風寒濕三氣侵襲, 四肢上下游走疼痛, 呈多發性, 一身盡痛。 “此內不在藏, 而外未發于皮, 獨居分肉之間, 真氣不能周, 故命曰周痹。 ”分肉之間即結締組織。 系統性紅斑狼瘡關節肌肉疼痛可出現在疾病的全過程中。

全身大小關節、四肢腰背肌肉均可累及, “周痹”, 即周身氣血痹阻之意。 這一觀點與系統性紅斑狼瘡造成周身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可受累相一致。

雖然系統性紅斑狼瘡起病常有感受風寒濕邪氣病史, 但病因決非僅限於風寒濕邪氣。 臨床8 0%患者有發熱症狀, 且以育齡期婦女多見, 正如《素問·痹論》所雲:“其熱者, 陽氣多, 陰氣少, 病氣勝, 陽遭陰, 故為痹熱。 ”《素問·四時刺逆從論》也雲:“厥陰有餘病陰痹, 不足病生熱痹。 ”說明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與體質有關, 是多因素造成, 與遺傳、性激素、環境、病毒感染有關。

系統性紅斑狼瘡病情錯綜複雜, 往往累及內臟, 常伴有心、肝、脾、肺、腎五臟病症。 《素問·痹論》曰:“五臟皆有合,

病久而不去者, 內舍於其合也。 故骨痹不已, 複感於邪, 內舍於腎。 筋痹不已, 複感於邪, 內舍於肝。 脈痹不已, 複感於邪, 內舍於心。 肌痹不已, 複感於邪, 內舍於脾。 皮痹不已, 複感於邪, 內舍於肺。 所謂痹者, 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說明病變由外而內, 進行性加重。 此即“諸痹不已, 亦益內也。 ”外界誘因終將通過內因誘發或加重系統性紅斑狼瘡。

“凡痹之客五臟者, 肺痹者, 煩滿喘而嘔。 ”“淫氣喘息, 痹聚在肺”, 此為狼瘡性胸膜炎、狼瘡肺炎、肺間質纖維化所致呼吸功能障礙的表現。 “淫氣憂思, 痹聚在心”;“心痹者, 脈不通, 煩則心下鼓, 暴上氣而喘, 嗌幹善噫, 厥氣上則恐”。 這是狼瘡性心臟炎引起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表現。 “肝藏魂”,

“肝痹者, 夜臥則驚, 多飲數小便, 上為引如懷”, “淫氣乏竭, 痹聚在肝”。 系統性紅斑狼瘡引起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病變, 可有抽搐、躁狂、癌症、焦慮、幻覺、幻視、妄想等。 “脾主身之肌肉”, “脾痹者, 四支解惰, 發咳嘔汁, 上為大塞”, “淫氣肌絕, 痹聚在脾”。 此描述為狼瘡性肌無力的表現。

“淫氣遺尿, 痹聚在腎”, 狼瘡性腎炎所致腎功能減退, 夜尿增多。 “腸痹者, 數飲而出不得, 中氣喘爭, 時發飧泄。 ”系統性紅斑狼瘡消化系統表現可有腹瀉。 腸系膜血管炎時可表現為腹痛、腸梗阻、腹膜炎, “胞痹者, 少腹膀胱按之內痛, 若沃以湯, 澀於小便, 上為清涕”, 腎功能受損, 氣化失司, 開合不利, 小便不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