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也叫做復發性口瘡, 俗稱口瘡, 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病。 大約20%左右人患有口腔潰瘍, 兒童、青壯年人和老年人都可發生, 其發病與季節無明顯關係。 口腔潰瘍多見於舌尖、舌邊、舌根、唇內、齒齦或兩頰黏膜處, 初起先見小紅點, 1~2天后形成黃豆大小的灰白色潰爛斑, 少則1~2個, 多則十幾個以上, 都孤立存在。
口腔潰瘍的反復發生, 與自身免疫功能一時降低或長期低下有直接關係。 因此, 口腔潰瘍常發生在患感冒、咽炎、腹瀉或其他疾病之後和患慢性病的過程中, 如發生在使用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劑之時。
脾胃虛弱型表現為口舌生瘡反復發作, 瘡面色淡凹陷, 並伴有四肢發涼, 神疲氣短, 食欲不振, 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 脈細弱。 治療時宜健脾化濕, 補中益氣。 脾腎陽虛型潰瘍面色發白, 周圍不紅, 數量少, 纏綿不愈, 並伴有四肢發涼, 口幹, 腰背酸痛, 尿頻清長, 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膩, 脈沉弱。 治療時宜溫補脾腎, 引火歸源。 脾胃積熱型表現為口舌多處糜爛生瘡, 瘡面紅腫, 灼熱疼痛, 嚴重的會有口臭、牙齦腫痛, 並伴有口渴多飲, 尿黃便秘, 舌紅苔黃, 脈滑數。 治療時宜清熱瀉火, 蕩滌胃熱。
心腎陰虛型潰瘍面顏色鮮紅,
中醫治療口腔潰瘍在, 臨床上常常是採用維生素B或複合維生素治療不見效果, 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明顯療效, 潰瘍處塗藥粉也不能治癒, 而且這些療法都不能防止口腔潰瘍反復發生。 中醫認為, 口腔潰瘍, 尤其是復發性頑固性口腔潰瘍, 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症狀, 而是全身的問題的一個視窗。 中醫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