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種鼓脹病症的中醫治療法

對於鼓脹的病症, 瞭解的人應該不多。 其實鼓脹的類型也有不少, 根據引起鼓脹的原因的不同, 會有不一樣的鼓脹病症, 所以在治療鼓脹的時候也要多注意。 下面小編介紹兩種鼓脹的中醫治療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陰虛水停型鼓脹

治療方法

六味地黃丸合一貫煎加減。

證候表現

腹大脹滿, 或見青筋暴露, 面色晦滯, 唇紫, 口幹而燥, 心煩失眠, 時或鼻衄, 牙齦出血, 小便短少, 舌質紅絳少津, 苔少或光剝, 脈弦細數。

病因病機

肝腎陰虛, 津液失布, 水濕內停。

治則治法

滋腎柔肝, 養陰利水。

方用

六味地黃丸合一貫煎加減。

出處

《中醫內科學》·第四章肝膽病證(卷)·第四節鼓脹(篇)。

原文

陰虛水停證腹大脹滿, 或見青筋暴露, 面色晦滯, 唇紫, 口幹而燥, 心煩失眠, 時或鼻衄, 牙齦出血, 小便短少, 舌質紅絳少津, 苔少或光剝, 脈弦細數。 證機概要:肝腎陰虛, 津液失布, 水濕內停。 治法:滋腎柔肝, 養陰利水。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合一貫煎加減。 前方重在滋養腎陰, 用於腎陰虧虛, 腰酸, 低熱, 口乾等症;後方養陰柔肝, 用於陰虛肝鬱, 脅肋隱痛, 內熱煩躁, 舌紅苔少之症。 常用藥:沙參、麥冬、生地、山萸肉、枸杞子、楮實子滋養腎陰;豬苓、茯苓、澤瀉、玉米須淡滲利濕。 津傷口幹明顯, 可酌加石斛、玄參、蘆根等養陰生津;如青筋顯露, 唇舌紫暗, 小便短少, 可加丹參、益母草、澤蘭、馬鞭草等化瘀利水;如腹脹甚,

加枳殼、大腹皮以行氣消脹;兼有潮熱, 煩躁, 酌加地骨皮、白薇、梔子以清虛熱;齒鼻衄血, 加鮮茅根、藕節、仙鶴草之類以涼血止血;如陰虛陽浮, 症見耳鳴, 面赤, 顴紅, 宜加龜板、鱉甲、牡蠣等滋陰潛陽;濕熱留戀不清, 溲赤澀少, 酌加知母、黃柏、六一散、金錢草等清熱利濕。

陽虛水盛型鼓脹

治療方法

附子理苓湯或濟生腎氣丸加減。

證候表現

腹大脹滿, 形似蛙腹, 朝寬暮急, 面色蒼黃, 或呈?白, 脘悶納呆, 神倦怯寒, 肢冷浮腫, 小便短少不利, 舌體胖, 質紫, 苔淡白, 脈沉細無力。

病因病機

脾腎陽虛, 不能溫運, 水濕內聚。

治則治法

溫補脾腎, 化氣利水。

方用

附子理苓湯或濟生腎氣丸加減。

出處

《中醫內科學》·第四章肝膽病證(卷)·第四節鼓脹(篇)。

原文

陽虛水盛證腹大脹滿, 形似蛙腹, 朝寬暮急, 面色蒼黃, 或呈?白, 脘悶納呆, 神倦怯寒, 肢冷浮腫, 小便短少不利, 舌體胖, 質紫, 苔淡白, 脈沉細無力。 證機概要:脾腎陽虛, 不能溫運, 水濕內聚。 治法:溫補脾腎, 化氣利水。 代表方:附子理苓湯或濟生腎氣丸加減。 前方由附子理中湯合五苓散組成, 有溫陽健脾, 化氣利水作用, 適用于脾陽虛弱, 水濕內停者;濟生腎氣丸即金匱腎氣丸加牛膝、車前子, 有溫補腎氣, 利水消腫作用, 適用于腎陽虛衰, 水氣不化者。 常用藥:附子、乾薑、人參、白術、鹿角片、胡蘆巴溫補脾腎;茯苓、澤瀉、陳葫蘆、車前子利水消脹。 偏于脾陽虛弱, 神疲乏力, 少氣懶言, 納少, 便溏者, 可加黃芪、山藥、苡仁、扁豆益氣健脾;偏于腎陽虛衰,

面色蒼白, 怯寒肢冷, 腰膝酸冷疼痛者, 酌加肉桂、仙茅、仙靈脾等, 以溫補腎陽。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介紹的兩種鼓脹病症的中醫治療法,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如果有相應的病症的朋友, 不妨試試上述提到的中醫治療方法, 前提是要在醫生的指示下用藥, 尤其是中醫方面的專業醫師, 不能自己隨便用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