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側子浸酒、牛膝酒
【處方】側子4兩, 牛膝4兩, 丹參4兩, 山茱萸4兩, 蒴藋根4兩,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4兩,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4兩,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3兩, 乾薑3兩, 蜀椒3兩, 細辛3兩, 獨活3兩, 秦艽3兩, 桂心3兩, 芎?3兩,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兩, 白術3兩, 茵芋3兩, 五加皮5兩, 薏苡仁2升。
【功能主治】風濕痹不仁, 腳弱不能行。
【用法用量】側子浸酒(《聖濟總錄》卷二十)、牛膝酒(《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方中丹參, 《聖濟總錄》作“丹砂”。 本方方名, 《外台》引作“金牙側子酒”。
【摘錄】《千金》卷七
《聖惠》卷四十五:側子酒【處方】側子2兩(炮裂, 去皮臍), 石斛1兩(去根), 獨活2兩,
【制法】上為細末, 以生絹袋盛, 以清酒2鬥浸6-7日後。
【功能主治】腳氣, 緩弱無力, 疼痛, 不遂行履。
【用法用量】每於食前隨性暖服之。
【摘錄】《聖惠》卷四十五
《外台》卷十八引《崔氏方》:側子酒【處方】側子2兩(炮), 乾薑2兩, 石斛8兩, 丹參3兩, 牛膝2兩,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2兩(炙), 防風3兩, 幹地黃4兩, 芎?2兩, 當歸3兩, 桂心3兩,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3兩, 白術2兩, 秦艽3兩, 防己2兩, 椒2兩(汗), 獨活3兩, 山茱萸4兩, 細辛2兩, 黃芩2兩, 茯苓4兩, 附子1兩(炮)。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腳氣雖愈, 至冬季間常須服。
【用法用量】以酒3鬥5升浸, 秋冬7日, 春夏5日。 每服4合, 細細加之, 以知為度, 每日2次。
【注意】得食羊、鹿、獐肉, 雞亦得食。 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蔥、生菜的功效與作用、蕪荑、酢物。
【摘錄】《外台》卷十八引《崔氏方》
《外台》卷十八引《崔氏方》:側子酒【處方】側子4兩(炮), 生石斛8兩(碎), 磁石8兩, 獨活3兩, 秦艽3兩, 甘草3兩(炙), 紫蘇莖1握, 前胡4兩, 防風3兩, 茯苓8兩, 黃芩3兩, 五味子4兩, 防己3兩, 桂心2兩, 丹參3兩, 蜀椒2兩(出汗), 山茱萸4兩, 芎?2兩, 細辛2兩, 當歸3兩, 白術4兩, 乾薑3兩, 薏苡仁1升3合。
【制法】上薄切, 絹袋貯, 以清酒4升, 浸5日。
【功能主治】腳氣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4合, 細細加至8-9合, 溫飲, 每日2次。 其中間覺熱渴, 得飲豉酒, 豉仍須蒸曬之。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及醋的功效與作用物等。
【摘錄】《外台》卷十八引《崔氏方》
《外台》卷十八引《蘇恭方》:側子酒【處方】側子(生用)5兩, 乾薑5兩(生者良), 丹參6兩, 牛膝6兩, 金牙(碎, 綿裹)1斤, 磁石(碎, 綿裹)1斤, 生石斛1斤(幹用8兩), 石南(炙), 獨活6兩(炙), 萆薢10兩, 生茱萸10兩, 土地黃10兩(幹者, 用8兩), 防風4兩, 茯苓4兩, 五加皮1兩, 薏苡仁1兩, 茵芋(炙)□兩, 椒□兩(汗), 桂心2兩, 天雄(生用)2兩,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2兩, 芎?2兩, 當歸2兩, 白術2兩, 細辛2兩。
【制法】上切, 絹袋貯, 清酒6-7鬥, 漬之7日, 成一服。
【功能主治】腳氣, 春、夏發, 入秋腫消氣定, 但苦腳弱, 不能屈伸, 足上不仁, 手指脹悶, 不得屈伸, 四肢腰頸背皆廢者。
【用法用量】方中石南用量原缺。
【注意】忌豬肉、冷水、醋物、生蔥、桃李、雀肉、生菜、蕪荑等。
【摘錄】《外台》卷十八引《蘇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