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預防,
應從兒童時期開始。
加強體質鍛煉,
促使椎周軟組織強狀有力,
有助於增強脊柱的穩定性。
更注意防止外傷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
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除外傷外,
常見的還有落枕、受涼、過度疲勞、強迫體位工作、姿勢不良及其他病症等。
頸椎病的致病因素是複雜的,
但總的可分為內因(體內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傷),
二者可以互為因果。
內因是致病的基礎。
我們這裡講的是外因方面的預防。
(1)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
防止慢性損傷
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
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
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
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
有人喜歡俯臥,
為了呼吸、只能將頭扭向一邊,
這樣會發生1~4頸椎扭傷。
頸軸側彎,
達到失代償時,
就會出現頭昏、頭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狀。
由於損害頸椎的正常力學失衡,
會加速各頸椎的椎間盤退變;有人平時姿勢尚好,
但當看小說、看電視時,
習慣把頭靠在床欄杆上或沙發扶手上,
造成屈頸屈背扭腰等,
這樣會因脊柱椎間韌帶損傷而致該段脊柱失穩;婦女帶孩子睡覺,
常面向孩子側臥,
如果枕頭不合身材高度,
將置頸胸椎於強迫體位,
形成側彎,
可導致脊柱病。
(2)合理用枕
枕頭是頸柱的保護工具,
一個成年人,
每天睡眠6~9小時,
即每天有1/4~1~3的時間是在睡眠(枕頭上)中度過的,
所以枕頭一定要適合頸部的生理要求。
人在熟睡後,
頸肩部肌肉完全放鬆,
只靠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來維護椎間結構的正常關係,
如果長期用高度不合適的枕頭,
使頸椎某處屈曲過度,
就會將此處的韌帶、關節囊牽長並損傷,
而造成頸椎失穩,
發生關節錯位,
進而發展成頸椎病。
這類病人常常表現為睡眠中或睡醒後晨起時頸項不適、落枕、頭昏、頭痛或頑固性失眠等症狀。
合理的枕頭對治療和預防頸椎病十分重要,
是藥物治療所不能替代的,
但應長期堅持應用。
合理的枕頭必須具備兩項:科學的高度和舒適的硬度。
對枕頭的高度,
國內外學者均十分重視,
並提出多種資料。
我們研究認為,
枕頭不宜過高,
亦不宜過低。
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頜肩線(下頜角至肩峰的距離)或手掌橫徑,
作為側臥或仰臥的高度,
此高度適合絕大多數人;少數人需適當高枕,
如棘突發育畸形、吻棘,
枕頭過低則可使症狀加重。
枕頭應有適當的彈性或可塑性,
不要過硬,
以木棉或穀物皮殼較好,
應用後可以形成馬鞍形。
睡姿良好對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
人體軀幹部、雙肩及骨盆部橫徑較大,
側臥時,
脊柱因床墊的影響而彎曲,
如果長期偏重於某一側臥位,
脊柱會逐漸側彎,
輕者醒後腰背僵硬不適,
需要起床活動方可恢復正常,
重者可發展成脊柱病。
睡眠應以仰臥為主,
側臥為輔,
要左右交替,
側臥時左右膝關節微屈對置。
俯臥、半俯臥、半仰臥或上、下段身體扭轉而睡,
都屬不良睡姿,
應及時糾正。
頭應放於枕頭中央,
以防落枕。
脊柱病患者應以木板床為宜,
彈簧床對脊柱生理平衡無益。
(3)老年人的預防
50歲以上的老人,
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
因此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生。
枕頭必須選用合乎個人規格的(保健枕分為特大號、大號、中號、小號、特小號5個規格,
男士按個人襯衣號用同號的枕頭;女士按襯衣號用小一號的枕頭),
無論家居或外出,
都要重視用枕;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腰部保暖,
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
冬季應注意防止頸肩受寒,
尤其睡眠時頸肩部要保暖,
以避免因冷刺激而發生落枕,
誘發頸椎病和肩周炎。
與人談話、看電視、看電影或看書報,
要盡可能正面注視,
不要過度扭屈頸部。
總之,
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勢不良而誘發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