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什麼疾病大家都清楚嗎, 生活中其實這些人還是非常多的, 尤其是女性, 突然胸悶, 喘氣困惱, 無力等。 那麼心悸的症狀到底有哪些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看看下文是如何介紹的吧。
心悸, 中醫病證名。 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 多因體虛勞倦, 情志內傷, 外邪侵襲等, 導致心神失寧而發病。 其病位元在心, 根據病證的臨床表現, 應分辨病變有無涉及肝脾肺腎, 是涉及一髒, 或病及多髒, 心悸病機有虛實之分, 故治療上應分虛實, 虛證分別治以補氣、養血、滋陰、溫陽;實證則應祛痰、化飲、清火、行瘀。
病因
心悸的發生多因體質虛弱, 飲食勞倦, 七情所傷, 感受外邪及藥石不當等以致氣血陰陽虧損, 心神失養, 心主不安, 或痰、飲、火、瘀阻滯心脈, 擾亂心神。
心悸是心中動悸不安的一種自覺症狀, 常伴有心慌、心煩不安等。 嚴重者可發展為怔忡, 表現為心中動搖不甯無休時。 既可發生於外感病, 也可見於內傷雜病。
心悸, 怔仲, 伴脈結代, 胸悶不舒, 發熱惡寒, 頭痛, 短氣, 神疲乏力, 苔薄白者, 是外感所致的心悸。 為外邪未解, 內傳於心, 心氣不足則心悸,
心悸, 征忡, 善驚易恐, 坐立不安, 夢多失眠, 不思飲食, 舌淡, 脈虛者, 是驚恐神傷之心悸。 驚則氣亂, 恐則氣下, 氣機過亂, 心失所養則心悸, 怔仲。
心悸不安, 胸悶氣喘, 形寒肢冷, 一身盡腫, 小便不利, 舌淡苔白, 脈沉細或結代者, 是陽虛之心悸。 陽氣虛衰, 水氣內停, 上逆淩心, 故心悸不安。
心悸胸悶, 伴胸痛徹背, 或向肩背放射, 面色蒼白, 唇青紫晦暗, 舌暗紫, 有瘀斑, 脈澀或結代者, 是瘀血之心悸。 瘀血內阻, 血行不暢, 故心悸, 胸痛。
心悸的症狀
1、症狀:心情緊張, 憂心忡忡
可能:緊張是促成心悸的主要原因之一。
處理:去看醫生。 吃點鎮靜劑。 突發的緊張恐懼感, 同時伴有呼吸困難, 心悸, 出汗等症狀, 很可能被誤以為是心臟病發作。 不論是不是心臟病發作,
2、症狀:心悸之外, 雖然吃得很多, 體重仍然減輕
可能:甲狀腺機能亢進。
處理:去看醫生, 醫生可能要為病人驗血, 必要時要做放射性同位素掃描。 診斷確實後, 可以用放射性碘治療。 極少數的病人要動手術治療。
3、症狀:心悸之外, 同時感覺疲倦, 呼吸困難
可能:貧血。
處理:去看醫生。 醫生要為病人驗血。 引起貧血的原因有多種, 如證實是缺鐵性的貧血, 醫生會用鐵劑為病人治療。 同時也要檢查引起貧血是不是另有原因。
4、症狀:心悸, 有身體不適的感覺, 並有心臟病史
可能:嚴重的心律失常。
處理:立即去看醫生。 醫生要做心電圖檢查、胸腔X線檢查。 如是心律不齊, 需要用藥物治療。
5、原因:在飲了過多的茶或咖啡之後發生心悸
處理:戒飲或少飲茶、咖啡、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
6、原因:吸煙太多
可能:受尼古丁的刺激。
處理:認真戒煙。
預防調護
1、心悸患者應經常保持心情愉快, 精神樂觀, 情緒穩定, 避免驚恐及憂思惱怒等不良刺激。
2、飲食有節。 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忌過飽、過饑、戒煙酒、濃茶, 宜低脂低鹽飲食。 心氣陽虛者思過食生冷;心氣陰虛者忌辛辣炙煿;痰濁、瘀血者忌過食肥甘;水飲淩心者宜少食鹽。
3、生活規律。 注意寒暑變化, 避免外邪侵襲而誘發或加重心悸。 注意勞逸結合。
4、心悸病勢纏綿, 應堅持長期治療。 獲效後亦應注意鞏固治療, 可服人參等補氣藥, 改善心虛症狀, 增強抗病能力。 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胸痹、痰飲、肺脹、喘病、痹病等,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心悸的一些知識, 看完本文你是不是知道了, 心悸是怎麼回事, 心悸的原因有哪些, 中醫是如何認識心悸的了。 生活中, 我們也要做好預防心悸發生的情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