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 此疾病的發生不但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還會讓我們的形象受到很大的影響。 治療凍瘡的方法有很多, 中醫也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比如艾灸。 那麼你知道凍瘡的艾灸療法該怎樣進行呢, 凍瘡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呢, 該怎樣診斷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寒冷是凍瘡發病的主要原因。 其發病原因是凍瘡患者的皮膚在遇到寒冷(0~10℃)、潮濕或冷暖急變時, 局部小動脈發生收縮, 久之動脈血管麻痹而擴張, 靜脈淤血, 局部血液迴圈不良而發病。 此外, 患者自身的皮膚濕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經功能紊亂、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等因素也可能參與發病。
診斷
根據寒冷季節發病, 皮損的特徵性分佈及皮疹特點, 不難診斷, 無需其他輔助檢查。 但需與系統性紅斑狼瘡、多形紅斑、乾燥綜合征、冷球蛋白血症、肢端發紺症等疾病鑒別。
凍瘡的艾灸療法
一、艾灸穴位
脾俞(雙)、腎俞(雙)、關元、神闕、足三裡(雙)、血海(雙)。
操作規程
①艾炷隔薑灸
每次每穴灸7~10壯, 艾炷如黃豆大或半粒棗核大(施灸時患晉感到局部有灼燙感時, 即將艾炷去掉, 另換新炷), 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 10次為一個療程。
②蒜泥天灸
每次隨症選取胸腹或背部的穴位4~5個,
二、艾灸穴位
神闕、關元、氣海、命門、腎俞(雙)、大椎、湧泉(雙)、曲池(雙)、阿是穴。
操作規程
①艾條溫和灸
每穴灸15~20分鐘, 或灸至患若清醒, 再灸2~3日。
②艾炷隔蒜灸
每穴灸10~15壯, 每日灸2~3次。
三、艾灸穴位
阿是穴、肝俞(雙)、膈俞(雙)、大包(雙)、內關(雙)、外關(雙), 陽陵泉(雙)、足三裡(雙)、陰陵泉(雙)。
操作規程
①艾條溫和灸
每穴灸15~20分鐘, 或灸至患者清醒, 再灸2~3日。
②艾炷隔蒜灸
每穴灸10~15壯, 每日灸2~3次。
結語:以上就是凍瘡的相關內容了, 想必大家在看完之後應該對凍瘡有了更多地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