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白領養生>正文

胃腸炎怎麼引起的

胃腸炎怎麼引起

1、細菌感染(35%)

細菌類的成因包括: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別容易染有細菌。 葡萄球菌和沙門桿菌通常來自處理食品的人員。 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 污染的禽類、肉類及魚類中,常可發現彎曲桿菌。 大腸桿菌有很多種,大多無害,但有幾種可引起初生嬰兒的急性胃腸炎,這種感染常在育嬰室中蔓延。

2、病毒感染(25%)

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腸炎及腸炎。 輪形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 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腸炎的病毒還有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等。

這種感染可在兩天之內發病。

3、食物感染(20%)

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胃腸炎,如紫杉、青性的茄屬植物、牽牛花及七葉樹屬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

4、化學因素(15%)

有毒的化學品,如砷、鉛及各種殺蟲劑等。 若服下這些化學品,在數小時內即可發病。

5、疾病感染(5%)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蟲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腸炎的症狀。

腸胃炎的症狀體征

1、全身症狀:呈慢性消耗症狀,面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 如在急性炎症期,除發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現。

2、消化道症狀:常呈現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痛、腹瀉為本病主要表現。

遇冷、進油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或勞累後尤著。 大便次數增加,日行幾次或數十餘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 慢性腸炎急性發作時,可見高熱、腹部絞痛、噁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凍血便。

3、體征方面: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隱隱作痛,查體可見腹部、臍周或少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急性腸胃炎中醫治療

1、腸胃濕熱:病起急驟,噁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 噁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生薑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食滯腸胃:噁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於10克、大腹皮10克。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10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方藥:人參3克、白術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陳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