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皮膚癌的病理學分類

皮膚癌的病理學分類如下:

鱗癌:組織病理示鱗狀細胞分化不一, 可見分化好的角化細胞及分化不好的異形鱗狀細胞, 異形的表皮鱗狀細胞瘤性增生, 並可突破基底膜向真皮內侵襲性生長, 沿淋巴擴散。 異形的鱗狀細胞瘤性增生, 大小不等。 胞質紅染, 染色原豐富, 可見絲狀分裂相。 此種細胞越多, 腫瘤惡性程度越高。 鱗癌病理上還具有角化的特點, 即在瘤體內可見角化珠、鱗狀渦, 臨床上根據異形鱗狀細胞數量多少、細胞浸潤深度及可見角化珠多少將鱗狀細胞癌分為4級。

Ⅰ級鱗癌:異形鱗狀細胞數不超過25%。

浸潤深度不超過汗腺水準。 癌細胞大小不等, 排列不一, 可見不少角化珠。 癌細胞與周圍組織境界不清, 並可見周圍組織的真皮內呈炎症反應。 此級鱗癌較少轉移。

Ⅱ 級鱗癌:異形鱗狀細胞占25% - 50%。 侵入真皮, 有少量角化珠, 與周圍組織的炎症較Ⅰ級為輕。

Ⅲ級鱗癌:異形鱗狀細胞占50%-75%, 偶見角化珠。

Ⅳ級鱗癌:瘤體幾乎均為異形鱗狀細胞, 無角化珠, 核分裂更顯著。 若瘤細胞呈梭形又無角化特點, 此時需結合免疫組化, 如角蛋白染色來協助診斷。

基底細胞癌:組織病理示表皮萎縮或潰瘍, 瘤細胞呈梭形或卵圓形, 細胞核大, 深染, 胞質少, 各細胞之間界限不清, 看似融成一團塊。 各細胞大小、形態、染色上多較一致, 無明顯差異, 無細胞間變,

類似基底細胞, 但細胞排列不一致。 瘤細胞周圍組織間質增生, 沿瘤細胞周圍呈柵狀排列。 在HE染色切片中, 部分或全部瘤體可與周圍間質分離, 產生收縮間隙, 這種現象是在製片過程中由人為原因所引起的。 但是基底細胞上皮瘤中卻具有特徵性, 可以有助於與其他腫瘤如鱗狀細胞癌的區別。 另外, 4種類型的基底細胞上皮瘤病理表現也有所不同。 色素型基底細胞癌在銀染色時, 可見瘤細胞團塊間散在分佈有黑色素細胞, 胞質內有黑色素顆粒, 周圍間隙內有很多噬黑素細胞;斑病樣型基瘤中, 結締組織顯著增生, 瘤細胞在真皮內呈條索狀排列, 僅一或二層細胞, 該型病變常較深。 在淺表型基底細胞癌中, 表皮常萎縮,
表皮下瘤細胞呈不規則芽苞狀向下侵入真皮。 結節潰瘍型基底細胞癌在組織學檢查時有實體型、角化型、腺樣型或囊腫型。 基底細胞癌從組織學上可分為未分化和分化兩大類, 未分化的稱為實體瘤, 向毛髮結構分化的稱為角化型, 向皮脂腺分化的稱為囊腫型, 向大汗腺或小汗腺分化的稱為腺樣型。 在一些分化的瘤體當中, 瘤體可呈一種或多種分化傾向。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什麼是皮膚癌?

    皮膚癌引起的症狀就是需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一下確診治療。要均衡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情緒穩定,定期的檢查就可以的。多喝水注意休息忌辛辣食物,早康復。 [詳細答案]

  • 1回答

    求助!身上長黑痣,是不是皮膚癌?

    黑痣又名痣細胞痣、黑素細胞痣,是由於痣細胞增生並產生色素導致皮膚、黏膜顏色改變為特徵的良性疾病。色素痣長時間維持穩定狀態,手術切除後不復發;但要警惕有極少數色素痣發生惡變。會引起惡性黑色素瘤,屬於惡... [詳細答案]

  • 3回答

    皮膚癌術後做哪種檢查能查出是否復發

    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中醫保守治療算是效果不錯的一種了,能夠在治療的同時注重患者身體的調養,講究的是整體治療的原則,患者在好轉的同時身體免疫力也得到了提高 [詳細答案]

  • 3回答

    皮膚癌的治癒率有多大?

    皮膚癌的治療 , 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療法。皮膚癌一經確診 , 只有具有手術適應證就須及時手術治療 , 對於年老體弱及糖尿病、心腎疾病系統的患者, 則考慮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因其全身反應重 , ... [詳細答案]

  • 3回答

    中醫可以控制食道癌的病情嗎?

    中醫治病講究找內因,辯證看整體,以人為本,全面治療,調理。中醫診斷治療,因人制宜,一人一方,效果確切顯著!西醫最極端的做法,就是一刀切,哪裡有問題,就切哪裡,從理論上來說,如果病根被切除,那麼病症就...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