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當癌症來了你會怎麼面對?

“談癌色變”, 人們視癌如洪水猛獸。

於是, 在現代醫學心理學上, “恐癌症”這樣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 歸納起來, 癌症恐怖心理的社會表現有以下 三種, 即絕望, 回避和消極對待。

絕望表現為最普遍。 癌症患者本人對自身病情絕望, 並由此對治療產生厭煩, 對治療效果失去信心。 這些病人中, 聽天由命, 不敢多想者有之;極度緊張, 過度恐懼以至自尋短見以求早日解脫者亦有之。 家庭成員如夫(妻), 子女或親戚朋友的絕望情緒也很常見, 他們急於想知道病人還能活多久, 其精神 緊張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患者本人,

在患者還沒瞭解清楚病況以前, 或者已知自身病況但尚能自持時, 家屬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其實, 所有這些絕望情 緒都是不正確的, 有害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毫無根據的。

回避情緒帶來的後果也同樣令人吃驚, 其危害程度遠遠超過絕望。 回避的 表現主要是不願意正視現實。 對個人來說, 諱疾忌醫的情緒雖不多見, 但社會性的回避行為則相當普遍, 如不願意醫務人員去他們單位進行防癌普查;不願意科研機關對他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進行危險因素考察;不願意採取預防 措施等。 這種情緒主觀上是逃避現實, 客觀上卻給了癌魔肆虐的場所和時機。

恐癌心理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消極對待。 這種消極態度常常隱藏在熱心照料的背後,

他們對癌症患者關懷備至, 盡一切可能滿足病人的願望與要求, 其目的無非是安撫病人或其家屬, 因為在這些人心目中, 得了癌的人註定會很快死 去, 對要死的人不妨大發慈悲之心, 其實質仍是恐癌。

值得一提的是, 某些社會宣傳對人們恐癌心理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在 一些電影、電視劇乃至報刊雜誌上, 為了突出某人物崇高的形象, 往往讓其身患癌症不治而亡作為反襯, 這樣做或許能達到某一藝術效果, 但同時也悄悄地播下了癌症恐怖的種子。

事實上, 許多臨床例證都雄辯地證明人體本身在癌症面前並非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一些病人表現為與癌症呈“相峙”態勢;一些病人治療效果出乎意料地滿意;個別甚至雖未給予重要治療,

卻病情穩定或癌瘤自行縮小, 消退。

人們啊, 請不再恐癌, 在癌魔面前高昂起你的頭。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