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霍光妻子用附子謀害許皇后

據《漢書》記載, 漢宣帝時期(西元前73~前49年), 大將軍霍光的妻子想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 想方設法要謀害當時的皇后許氏。 許氏分娩之後, 霍光的妻子就脅迫御醫淳于衍利用服藥的機會進行謀害。 淳於衍暗中將搗好的中藥附子帶進宮中, 偷偷摻和在許皇后要吃的藥丸內。 許皇后服藥後不久, 即感到全身不適, 很快昏迷死亡。

附子, 又名附片、熟附片、川附片等, 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 依其加工的不同而分別分為黑附片、白附片、鹽附片。 附子入藥, 始載于《神農本草經》, 因它附於烏頭(母根)而生長,

故名附子。 中醫認為, 附子性味辛、甘、大熱, 有毒, 入心、腎、脾經, 有回陽救逆、溫腎助陽、祛寒止痛之功, 本品味甘大熱, 能上助心陽以通脈, 下補腎陽以益火, 是一味溫裡回陽, 散寒止痛要藥。 《本草綱目》言其“治三陰傷寒, 陰毒寒疝, 中寒中風, 痰厥氣厥”。 《珍珠囊》言其“溫暖脾胃, 除脾濕腎寒, 補下焦之陽虛”。 臨床觀察發現, 附子上通心陽以通脈, 中溫脾陽以健運, 下補腎陽以益火。 一般認為, 應用附子, 以脈微細無力或沉遲, 舌苔薄白而舌質淡胖, 口不渴, 肢冷畏寒, 大便稀溏者最為適宜。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附子含有烏頭堿、次烏頭堿等六種生物鹼。 這些物質有顯著的強心、利尿、興奮迷走神經中樞及消炎鎮痛作用, 但其毒性甚大,

其毒性主要是對神經與心臟的損害。 中毒時間一般在服藥30分鐘後出現, 長者1~2小時左右。 開始見口唇、舌及肢體發麻, 繼之噁心嘔吐, 煩躁不安, 進而昏迷, 四肢及頸部肌肉痙攣, 呼吸急促, 肢冷脈弱, 血壓及體溫下降, 心律不齊, 心電圖示多發性室性早搏, 嚴重者可突然死亡。 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生用、過量使用附子及飲用附子(包括烏頭)酒製劑等。

中醫認為, 藥物的有毒無毒是相對的, “有是證, 用是藥”, 根據病人的“證”選用劇毒藥物, 藥物的針對性強, 能夠發揮其專注、強大、峻猛的治療作用。 此時有毒之藥就成了有益之品。 《本草正義》寫道:“附子其性善走, 故為通行十二經純陽之要藥, 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 裡則達下元而溫痼冷, 徹內徹外,

凡三焦經絡, 諸髒諸腑, 果有真寒, 無不可治”。

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遵循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 是發揮劇毒類藥物臨床效應、有效防止其毒副作用的根本措施。 如附子是大毒之品, 由於有回陽救逆, 除濕散寒的良好作用, 故在臨床上有廣泛用途。 如“四逆湯”以附子配乾薑、炙甘草主治少陰虛寒證, 薑、草即增強了附子的回陽救逆之功, 又緩解了它的毒性, 具有一箭雙雕之效果。 醫聖張仲景善於用附子治病, 在他著的《傷寒論》中, 用附子者, 有20方, 37條;《金匱要略》中, 用附子者, 有11方, 16條。 著名方劑附子湯、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等, 都是屢用屢驗、經久不衰的名方, 用之得當, 療效絕佳。 同時, 久煎、蜜煎, 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 煎煮的時間越長, 其毒性越小。

在冬季, 附子燉羊肉, 是虛寒證老人的優良補品。 俗話說, 藥補不如食補, 附子補陽, 羊肉暖中補虛, 既有食補的作用, 又有藥補的效能, 相得益彰。 方法是取 1~2斤羊肉, 洗淨, 切塊, 放入鍋中, 加水, 再加入制附子30克, 配適量大茴、小茴、桂皮、甘草、生薑等作料, 武火燒沸後, 再用文火慢燉2~3個小時。 經兩三個小時的慢燉, 能使烏頭堿水解破壞, 食用是安全的。 老年體虛、咳嗽氣喘、體溫偏低、畏寒肢冷等慢性病患者, 在冬季進補大有裨益。 冬季經常服用還可防治凍瘡, 治療雷諾氏病。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