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父母過度寵溺孩子 其實就是害了孩子一生

作為父母, 寵溺孩子的心理當然可以理解, 自已的孩子誰又能真的狠下心來打罵批評, 有時候道理也懂, 可人是感性的, 涉及到自已的孩子, 畢竟是親骨肉怎能做到不寵不溺?不過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 為了孩子的將來, 作父母的有時還真的必須恨下心來理性一點, 適當地寵愛孩子是應該, 但不能過度, 要把握其中的分寸, 毫無原則的過度寵溺, 對孩子有百害無一利, 對此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不成器了才後悔莫及。 父母過度寵溺孩子會有些什麼後果?

父母過度寵溺孩子的後果

1、養成依懶性

孩子長時間處在家人的照料之中, 知道什麼事情都會有人來做的, 自己也就什麼也不想做, 甚至到了吃飯的時間也還需要等待家長來叫才肯吃飯, 很大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 不會自己穿鞋子, 總之就是一個什麼也不會的小嬰兒一樣。 長時間如此, 孩子就會養成依懶性, 自己什麼也不想做, 這對孩子來說是致命的傷害, 不利於他們日後獨立面對生活, 也不利於他們與他人溝通交流, 離開了家庭這個溫暖的環境之後, 他們就會發現自己像個白癡一樣, 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 很是自卑, 也就容易導致孩子的抑鬱心理, 對孩子造成不輕的打擊。

2、孩子變得自私自利

被過度寵溺的孩子, 由於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

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 不會將心比心, 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自私又自利。 也許有人會說, 這個社會就應該自私一點, 這樣才不會吃虧, 實在是大錯特錯, 自私也許能謀一時之利, 但自私之人的事業必定遲早會失敗, 感情生活也一樣, 所以孩子可以學習不夠好, 或者不夠聰明, 但絕對不能過於自私自利, 否則將來後果難以設想。

3、失去友誼

對於從小在溺愛之中長大的孩子來說, 他們總認為別人需要無理由地關心他們照顧他們, 也就會在離開家庭之後受到很大打擊, 因為同學或是朋友是需要自己先關心他們才能獲得友誼, 如果他們不付出的話, 友誼就有可能離他們而去, 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傷心的一件事,

當一個孩子沒有一個朋友, 因為他的不良習慣等問題而導致孩子孤獨一個人的話, 孩子的性格上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也就容易患上抑鬱症狀。

家長該這麼做

1、在該拒絕孩子的時候絕不“心慈手軟”。 經常聽到有家長這麼說“算了, 算了, 這次就算了, 下不為例哦”其實筆者自己也這樣說過, 但後來發現, 孩子不會因為大人的一次心慈手軟而感動, 反而是變本加厲, 每一次遇到做錯的時候, 就會哀求大人再給一次機會。 因此在遇到孩子原則性錯誤的時候, 堅決的說一次不, 因為有了第一次的妥協, 就必定有第二次的妥協。 久而久之, 孩子會越來越任性。

2、令行禁止。 說“不”後, 家長對孩子的妥協, 意味著食言,

失去了威信之說, 還會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習慣。

3、在該拒絕孩子的時候, 選擇適當的懲罰, 讓孩子明白他的錯誤是很嚴重的。 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就心疼, 錯了就是錯了, 家長的妥協與放任, 也往往讓孩子做事半途而廢。 事事順從孩子的意思, 孩子就會目中無父母, 認為父母會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 甚至認為父母是在怕自己。 一旦孩子有了這種優越感, 就相當可怕。 趾高氣揚慣壞了孩子, 以後進入社會, 如此自私和無理, 又怎麼去和他人合作交流呢?孩子畢竟是孩子, 孩子像一張白紙, 孩子靠家長教育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