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子宮內膜癌有十個致病因素 九類女性要當心

子宮內膜癌的出現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它不但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及工作, 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脅也特別嚴重, 我們要重視它的致病因素。

子宮內膜癌病因

1、無排卵型功血:如伴有無排卵型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者, 長期月經紊亂, 使子宮內膜持續受雌激素刺激, 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 子宮內膜缺少週期性改變, 而長期處於增生狀態。

2、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 患內膜癌的危險性明顯升高, 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 約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 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

導致孕酮缺乏或不足, 使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持續性刺激。 妊娠期間胎盤產生雌, 孕激素, 使子宮內膜發生相應的妊娠期改變。 哺乳期, 由於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 使卵巢功能暫時處於抑制狀態, 使子宮內膜免於受雌激素刺激, 而不孕者, 尤其是因無排卵引起的不孕, 使子宮內膜長期處於增生狀態。

3、肥胖:過度的肥胖可以導致子宮內膜癌發生,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脂肪過多將增加雌激素的儲存, 以及增加血漿中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 這種游離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 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數, 或促癌因數。

4、晚絕經:據有關報導, 絕經年齡大於52歲者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是45歲以前絕經者的1.5~2.5倍, 晚絕經者後幾年並無排卵,

只是延長了雌激素作用時間。 初潮晚初潮延遲對子宮內膜癌是個保護作用, 尤其對絕經前的婦女, 初潮晚可使內膜癌的危險性減少50%, 初潮延遲可以減少雌激素對子宮內膜持續性的刺激作用。

5、多囊卵巢綜合征:在40歲以下的內膜癌的患者中, 大約19%~25%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卵巢濾泡持續時間長, 但不能成熟而達到排卵, 使子宮內膜處於持續的雌激素刺激之下, 缺乏孕酮的調節和週期性內膜脫落, 導致內膜發生增生改變。

6、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長期持續刺激:與無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綜合征、功能性卵巢腫瘤、絕經後長期服用雌激素而無孕酮拮抗有關。

7、與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有關:國際婦科病理學協會(ISGP,

1987)將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分為單純型、複雜型與不典型增生過長。 單純型增生過長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1%;複雜型增生過長約為3%;而不典型增生過長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30%。

8、體質因素:內膜癌易發生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未婚、少產的婦女。 這些因素是內膜癌高危因素。

9、絕經後延:絕經後延婦女發生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4倍。 內膜癌患者絕經年齡比一般婦女平均晚6年。

10、遺傳因素:約20%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內膜癌患者近親有家族腫瘤史者比宮頸癌患者高2倍。

子宮內膜癌高危人群

1、不育不孕: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 隨著分娩次數的增多, 危險性下降。 因長期不排卵所引起的不孕者與生過一胎的女性相比,

較易患此病。 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也由於同樣的原因容易得此病。

2、因各種原因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者:單用外源性雌激素而無孕激素對抗者, 可增加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 並與用雌激素的劑量、時間長短有關, 若加用孕激素對抗, 可降低其危險性。

3、月經失調、初潮年齡早或延遲絕經者:在絕經前一段時間裡, 往往是處於無排卵狀態, 子宮內膜受到無孕激素對抗的單一雌激素長期刺激後, 出現增生改變所致。

4、糖尿病、高血壓:有些糖尿病、高血壓病等患者, 由於長期垂體異常, 可致發生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非 典型增生、體內雌激素水準過高, 也是致癌原因之一。

5、肥胖者:肥胖是內分泌不平衡的表現,

機體大量的脂肪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 脂肪還有利於雄激素異化, 增加血中雌激素含量, 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甚至癌變。

6、與飲食習慣有關:攝入脂肪過多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相對危險性增加, 而蔬菜和水果具有保護作用, 使相對危險性下降。 脂肪有儲存雌激素的功能, 將導致子宮內膜發生增生甚至轉化成癌變。

7、久治不愈的子宮出血:特別是絕經後的子宮出血應想到有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 應趕快作婦科檢查, 以便及早發現, 及早進行治療。

8、經濟收入高的、受高等教育的人:與較貧窮者比較, 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高2倍, 可能與攝入脂肪過多、體力活動較少有關。

9、有X射線暴露史者, 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較無X線暴露史者高:由於遺傳因素的影響, 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常有家族史、近親腫瘤病史,所以有子宮內膜癌家族史者以及近親腫瘤史者,其患病危險性增高。

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常有家族史、近親腫瘤病史,所以有子宮內膜癌家族史者以及近親腫瘤史者,其患病危險性增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