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刺療法是借助工蜂尾針的針刺作用及毒囊分泌的蜂毒作用進行治療。 蜂刺結構之精細, 猶如天然注射針, 真是巧奪天工。 只要螫針接觸到機體, 蜂刺便會自動刺人。 蜂刺往往會脫離蜂體, 在螫刺器官的作用下, 毒囊仍會繼續有節奏地收縮, 直到使蜂刺深入。 蜜蜂螫針液可自動注入人體內, 直到其全部注入為止。 蜂刺作用於人體的經絡、皮部, 可達到溫經通絡, 調和氣血, 扶正驅邪的作用, 其多種化學成分對全身都有不同的作用。 蜂針平時是包埋在蜜蜂的尾腹部, 所以即使不消毒, 也不容易引起皮膚感染,
一、標本同治
蜂刺療法既可治標, 又可治本。 除針刺的局部作用外, 還有蜂毒的藥理作用。 蜂刺治療的臨床病證大多是虛實夾雜的病證, 如對風濕病, 該療法既可治標止痛、消腫, 又可治其本, 補虛健脾益腎, 使正勝邪卻。 治標與治本可通過選穴與留針時間、次數等方面來實現。 如在選用關節腫痛的局部穴治療的基礎上, 加上背俞、足三裡等穴治療。 病有輕重緩急, 治病必求其本是其原則, 而蜂刺用阿是穴的治標也是為治本創造條件。
治標, 即局部止痛作用。 蜂刺治療痛痹有明顯止痛作用。 蜂刺後局部有麻木, 甚至感覺遲鈍。 因蜂毒中的主要成分蜂毒肽等有效物質,
二、消炎止痛
蜂刺具有全身調整作用, 其鎮痛作用也明顯。 有人將蜂毒鎮痛效應與鎮痛藥相比較, 結果發現其鎮痛作用比安替比林強。 20世紀80年代從蜂刺液中分離出鎮痛抗炎性很強的安度肽, 對腦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約為消炎痛的70倍。 蜂毒可增加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 蜂毒還可刺激垂體~腎上腺系統。 實驗證明, 蜂毒可使動物皮質酮、皮質醇分泌增加, 免疫力提高等。 消炎止痛、抗風濕等作用的產生可能是蜂毒進人人體,
三、疏經通絡, 活血化瘀
蜂刺療法能疏通經絡, 活血止痛。 蜂針液有抗凝血作用, 能降低血小板的凝集作用。
調節心血管功能:小劑量蜂毒對離體心臟有興奮作用, 蜂毒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蜂毒注射引起動脈壓降低, 但同時又引起腦血容量明顯增加。
垂體-腎上腺系統的刺激作用:有實驗證明豚鼠注射蜂毒後可使血漿17~羥皮質醇含量明顯增加;蜂刺液或其組分蜂毒肽通過興奮腦垂體前葉使腎上腺分泌皮質醇增加。 但使用太多的蜂針也會有溶血作用。
四、雙向調節功能
蜂刺療法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具有雙向調整作用。 一方面對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有提高免疫的作用, 如預防感冒等;另一方面又能控制機體的自身免疫反應, 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類風濕關節炎等。 臨床上, 蜂刺治療對免疫缺陷性疾病有效, 對免疫功能亢進的疾病也有效。
由於蜂刺液的毒素經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能增強人體抗炎、抗菌能力, 有鎮痛及免疫調節等作用;同時促進機體新陳代謝, 使瘀血消除, 經絡疏通, 疾病好轉。
五、蜂針的皮部刺法作用
蜂針有類似針刺的作用, 但蜂刺的針短, 通過經絡皮部起作用。 猶如《內經》淺刺針法中的毛刺、半刺、浮刺等刺法。 《內經》說毛刺(九刺法之一):“毛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