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症狀, 如咳嗽無痰或痰量很少為乾咳, 常見於急性咽喉炎、支氣管炎的初期;急性驟然發生的咳嗽, 多見於支氣管內異物;長期慢性咳嗽, 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 每到秋季人很容易感冒咳嗽, 那麼咳嗽了該怎麼辦?隨便吃藥?其實, 秋季咳嗽用藥需謹慎!

1、濫用止咳藥
秋季燥咳常被誤診為普通咳嗽來使用止咳藥, 這是不對的。 傳統的止咳藥一般分為兩種:一是可直接抑制咳嗽中樞產生止咳作用的止咳藥;一是末梢性的止咳藥, 口服後, 能覆蓋在發炎的咽部黏膜上, 使黏膜少受刺激, 達到止咳作用。 常見的有複方甘草片, 各種止咳糖漿。 用止咳藥來止咳, 治標不治本, 還會掩蓋病人的症狀, 以至於耽誤治療。
2、濫用潤喉片
潤喉片一般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菌、潤喉止痛的作用, 主要用來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咽喉疾病,

3、濫用感冒藥
燥咳由於表現和感冒極相似, 被誤診為感冒的幾率很高。 其實, 燥咳屬於秋天燥邪侵犯人體所致, 屬於一種外感疾病,
4、濫用中藥
中醫認為, 秋天的燥咳有溫燥與涼燥之分。 一般以中秋節為界線, 中秋以前有暑熱的餘氣, 故多見於溫燥;中秋之後, 秋風漸緊, 寒涼漸重, 故多出現涼燥。
溫燥咳嗽是燥而偏熱的類型, 常見症狀有乾咳無痰, 或者有少量黏痰, 不易咳出, 甚至可見痰中帶血, 兼有咽喉腫痛, 皮膚和口鼻乾燥, 口渴心煩, 舌邊尖紅, 舌苔薄黃而幹。 初發病時, 還有發熱和輕微怕冷的感覺。

治療上主要是疏風清熱, 潤肺止咳。 可用桑葉、杏仁、豆豉、山梔子、貝母、沙參、梨皮等中藥治療。
涼燥咳嗽則是燥而偏寒的類型, 病發時怕冷, 發熱很輕, 頭痛鼻塞, 咽喉發癢或幹痛, 咳嗽, 咳痰不爽, 口幹唇燥, 舌苔薄白而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