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裡的仁兒, 可制食品, 可入中藥。 宋蘇軾《仇池筆記·王翊夢鹿剖桃核而得雄黃》:“一日, 有村婦林中見一桃過熟而絕大, 獨在木杪, 乃取而食之。 翊適見, 大驚。 婦人食已, 棄其核, 翊取而剖之, 得雄黃一塊如桃仁。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桃》:“桃仁行血, 宜連皮尖生用。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以作點染。 ”
1、桃仁配伍大黃:
桃仁苦甘性平破血行淤、潤燥滑腸;大黃味苦性寒攻積導滯、逐淤通經、涼血解毒。 二者伍用共奏泄熱解毒、破積下淤之功效, 用於治療淤熱互結之痛經、閉經、產後惡露不下下焦蓄血;熱結便秘以及腸癰初起之少腹疼痛等。

2、桃仁配伍火麻仁:
二者均有潤腸通便之功, 且桃仁宣肺相伍為用共奏潤腸通便宣肺之功效, 用於治療肺氣不宣之腸燥便秘等。
3、桃仁配伍桑白皮:
桃仁宣肺止咳;桑白皮瀉肺止咳平喘。 二者伍用有瀉肺平喘止咳之功效,
4、桃仁配伍蘇木:
二者均可活血祛淤相須為用其功更顯著, 用於治療跌打損傷之淤血、血滯經閉、產後惡露不下等。
5、桃仁配伍香附:
桃仁活血祛淤;香附疏肝行氣調經止痛。 二者伍用有行氣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 用於治療氣滯血淤所致之胸脅及少腹疼痛、月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