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情況還是很多的, 也比較普遍, 但是很多家長不瞭解, 所以很著急, 在孩子出現這種疾病之後, 會導致很多的危害, 而且這種疾病的常見類型很多, 大家注意瞭解一下, 那麼, 不同類型黃疸的原因是什麼呢?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 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 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 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 易被破壞, 胎兒出生後, 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 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 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 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D3天開始, 這時皮膚呈淺黃色, 鞏膜以藍為主微帶黃色, 尿稍黃但不染尿布, 第4D5天最黃, 足月兒在第 10D14天消退, 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 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 也持續較久, 可延遲致3周D4周消退。 雖有黃疸, 但孩 子沒有什麼不適, 一般情況好。 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不需治療。
2、母乳性黃疸
因吃母乳新生兒發生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 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 原因還不十分明瞭。 其 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 如繼續哺乳, 黃疸在高水準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
出現母乳性黃疸後, 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 也無發燒和食欲不好的症狀。 如及時停止喂母奶, 黃疸大約在2D4天內減弱, 6D10天內全部消失。 對於母 乳性黃疸, 一般不會引起神經系統的傷害。 對於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 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 待黃疸好轉後可以繼續用母乳餵養。
3、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
4、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 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 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 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 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 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
5、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 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 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D2周或3D4周又出現黃疸, 逐漸加深, 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
溫馨提示, 大家要關注疾病的發展, 黃疸並不是一種很簡單的疾病, 引發這種疾病的因素很多, 一般情況下, 若是不能及時的進行治療, 還會導致其他的疾病出現, 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要注意疾病的發展, 合理的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