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的長期慢性病變可能導致肝硬化的發生, 繼而加重肝臟損害, 甚至誘發肝癌。 常見併發症有上消化出血、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及感染等。
1.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患者的肝細胞嚴重變性、壞死, 長期受損可導致門靜脈高壓, 由於門靜脈壓力增高, 導致側支迴圈建立, 其中一條重要的側支就是食管和胃底的靜脈曲張, 一旦靜脈曲張破裂造成大出血, 患者可出現突發性嘔血或排出柏油樣糞便, 長期可因大出血而造成死亡。
2.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見併發症, 患者在終末期會出現昏迷和反復發作性木僵,
3.肝腎綜合征
大部分肝硬化患者腹腔內都有大量液體積蓄, 也就是腹水。 腹水也是肝硬化加重的一大表現, 說明體內的有效迴圈血容量不足, 導致腎臟的血流量下降, 出現沒有病理改變的功能性腎衰竭, 即肝腎綜合征。
4.感染
肝硬化患者的營養狀況差, 身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很容易合併有細菌感染, 最嚴重的是自發性腹膜炎, 表現為全腹有壓痛, 並且腹膜刺激征明顯, 隨著腹水的大量增多, 甚至出現中毒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