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急性心肌梗塞有什麼症狀 如何治療及飲食預防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狀

本文主要闡述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狀和臨床症狀:

1先兆症狀

急性心肌梗死約2/3病人發病前數天有先兆症狀, 最常見為心絞痛, 其次是上腹疼痛、胸悶憋氣、上肢麻木、頭暈、心慌、氣急、煩躁等。 其中心絞痛一半為初髮型心絞痛, 另一半原有心絞痛, 突然發作頻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續時間延長, 誘因不明顯, 硝酸甘油療效差, 心絞痛發作時伴有噁心、嘔吐、大汗、心動過速、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或血壓有較大波動, 同時心電圖示ST段一時性明顯抬高或壓低, T波倒置或增高,

應警惕近期內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發現先兆, 及時積極治療, 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發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症狀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現和最突出的症狀, 典型的部位為胸骨後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區, 向左肩、左臂放射。 疼痛有時在上腹部或劍突處, 同時胸骨下段後部常憋悶不適, 或伴有噁心、嘔吐, 常見於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頜、頸部、牙齒、罕見頭部、下肢大腿甚至腳趾疼痛。 疼痛性質為絞榨樣或壓迫性疼痛, 或為緊縮感、燒灼樣疼痛, 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 或有瀕死感。 持續時間常大於30min, 甚至長達10餘小時,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緩解。

少數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無疼痛, 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為首發症狀。

無疼痛症狀也可見於以下情況: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術麻醉恢復後發作急性心肌梗死者;④伴有腦血管病的病人;⑤脫水、酸中毒的病人。

全身症狀:主要是發熱, 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 由於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 一般在疼痛發生後24~48h出現, 程度與梗死範圍常呈正相關, 體溫一般在38℃上下, 很少超過39℃, 持續1周左右。

胃腸道症狀:疼痛劇烈時常伴有頻繁的噁心、嘔吐和上腹脹痛, 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 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 腸脹氣亦不少見。 重症者可發生呃逆。

心律失常:見於75%~95%的病人, 多發生在起病1~2周內, 而以24h內最多見, 可伴乏力、頭暈、昏厥等症狀。

室性心律失常最為多見, 尤其是室性過早搏動, 若室性過早搏動頻發(5次/min以上), 成對出現或呈短陣室性心動過速, 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損期(RonT)時, 常預示即將發生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 一些病人發病即為心室顫動, 可引起心源性猝死。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時有發生。 各種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也較多見, 嚴重者可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室上性心律失常則較少見, 多發生在心力衰竭者中。 前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前壁心肌梗死若發生房室傳導阻滯時, 說明梗死範圍廣泛, 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 故情況嚴重, 預後較差。

低血壓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見血壓下降, 若無微循環衰竭的表現僅能稱之為低血壓狀態。 如疼痛緩解而收縮壓仍低於80mmHg, 病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細而快、大汗淋漓、尿量減少(

心力衰竭:發生率30%~40%, 此時一般左心室梗死範圍已>;20%, 為梗死後心肌收縮力明顯減弱, 心室順應性降低和心肌收縮不協調所致。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可在發病最初數天內發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轉階段出現, 也可突然發生肺水腫為最初表現。 病人出現胸部壓悶, 窒息性呼吸困難, 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發紺、煩躁等, 嚴重者可引起頸靜脈怒張、肝大、水腫等右心衰竭的表現。 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開始即出現右心衰竭表現,

伴血壓下降。

心肌梗塞的治療

急性心肌梗塞發病非常突然, 所以早發現會為治療提供時間上的優勢, 以下為常用的治療方法:

1監護和一般治療

無併發症者急性期絕對臥床1~3天;吸氧;持續心電監護, 觀察心率、心律變化及血壓和呼吸, 低血壓、休克患者必要時監測肺毛楔入壓和靜脈壓。 低鹽、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 無併發症患者3天后逐步過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飯、大小便及室內活動。 一般可在2周內出院。 有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低血壓等患者臥床時間及出院時間需酌情延長。

2鎮靜止痛

小量嗎啡靜脈注射為最有效的鎮痛劑, 也可用杜冷丁。 煩躁不安、精神緊張者可給於地西泮(安定)口服。

3調整血容量

入院後儘快建立靜脈通道, 前3天緩慢補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療,縮小梗死面積

再灌注治療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在發病12小時內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可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減少死亡。越早使冠狀動脈再通,患者獲益越大。“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對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診後必須儘快做出診斷,並儘快做出再灌注治療的策略。

5藥物治療

持續胸痛患者若無低血壓可靜脈滴注硝酸甘油。所有無禁忌證的患者均應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藥物支架患者應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應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療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靜脈注射3~5天。對無禁忌證的患者應給與ß阻滯劑。對無低血壓的患者應給與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氨酶抑制劑(ACEI),對ACEI不能耐受者可應用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對β受體阻滯劑有禁忌證(如支氣管痙攣)而患者持續有缺血或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伴快速心室率,而無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失調及房室傳導阻滯的情況下,可給予維拉帕米或地爾硫卓。所有患者均應給與他汀類藥物。

6抗心律失常

偶發室性早搏可嚴密觀察,不需用藥;頻發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室速)時,立即用利多卡因靜脈注射繼之持續靜脈點滴;效果不好時可用胺碘酮靜脈注射。室速引起血壓降低或發生室顫時,儘快採用直流電除顫。對緩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時,可安置臨時起搏器。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不需特殊處理,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快心室率心房顫動可給予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美托洛爾、洋地黃製劑或胺碘酮靜脈注射。對心室率快、藥物治療無效而影響血液動力學者,應直流電同步電轉複。

7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療

肺水腫時應吸氧,靜脈注射嗎啡、速尿,靜脈點滴硝普鈉。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靜脈滴注,如能維持血壓,可在嚴密觀察下加用小量硝普鈉。藥物反應不佳時應在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支援下行直接PCI,若冠狀動脈造影病變不適於PCI,應考慮急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8出院前評估及出院後生活與工作安排

出院前可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檢查,發現有症狀或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和嚴重心律失常,瞭解心功能,從而估計預後,決定是否需血管重建治療,並指導出院後活動量。出院後2~3個月,可酌情恢復部分工作或輕工作,以後,部分患者可恢復全天工作,但要避免過勞或過度緊張。

9家庭康復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醫院度過了急性期後,對病情平穩、無併發症的患者,醫生會允許其回家進行康復治療。按時服藥,定期複診;保持大便通暢;堅持適度體育鍛煉。不要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戒煙限酒和避免吃得過飽。

心肌梗塞吃什麼好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也是冠心病的主要併發症,所以科學的飲食對心肌梗塞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在飲食上,心肌梗塞患者應嚴格遵守以下原則: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並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並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

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後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

以防止或減輕併發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

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後,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後6周可採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於消化。

5補充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

以加強血管的彈性、韌性和房主出院,微量元素碘可以減少膽固醇脂和鈣鹽在血管壁的沉積,阻礙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

6多食含碘豐富的海產品

7多食富含鎂的食物

鎂可以提高心肌興奮性,有利於抑制心律紊亂(鎂在綠葉菜中含量較多)。

8多進食粗糧及粗纖維食物

防止大便秘結對心臟產生不良影響。

結語:心肌梗塞作為一種很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嚴肅謹慎的對待,以防止危及生命和復發,所以朋友們一定要懂得和識別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並給予及時處理。此外放鬆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情,關注飲食和天氣變化對預防急性心肌梗塞也是非常重要的。

前3天緩慢補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療,縮小梗死面積

再灌注治療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在發病12小時內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可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減少死亡。越早使冠狀動脈再通,患者獲益越大。“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對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診後必須儘快做出診斷,並儘快做出再灌注治療的策略。

5藥物治療

持續胸痛患者若無低血壓可靜脈滴注硝酸甘油。所有無禁忌證的患者均應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藥物支架患者應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應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療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靜脈注射3~5天。對無禁忌證的患者應給與ß阻滯劑。對無低血壓的患者應給與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氨酶抑制劑(ACEI),對ACEI不能耐受者可應用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對β受體阻滯劑有禁忌證(如支氣管痙攣)而患者持續有缺血或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伴快速心室率,而無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失調及房室傳導阻滯的情況下,可給予維拉帕米或地爾硫卓。所有患者均應給與他汀類藥物。

6抗心律失常

偶發室性早搏可嚴密觀察,不需用藥;頻發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室速)時,立即用利多卡因靜脈注射繼之持續靜脈點滴;效果不好時可用胺碘酮靜脈注射。室速引起血壓降低或發生室顫時,儘快採用直流電除顫。對緩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時,可安置臨時起搏器。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不需特殊處理,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快心室率心房顫動可給予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美托洛爾、洋地黃製劑或胺碘酮靜脈注射。對心室率快、藥物治療無效而影響血液動力學者,應直流電同步電轉複。

7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療

肺水腫時應吸氧,靜脈注射嗎啡、速尿,靜脈點滴硝普鈉。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靜脈滴注,如能維持血壓,可在嚴密觀察下加用小量硝普鈉。藥物反應不佳時應在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支援下行直接PCI,若冠狀動脈造影病變不適於PCI,應考慮急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8出院前評估及出院後生活與工作安排

出院前可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檢查,發現有症狀或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和嚴重心律失常,瞭解心功能,從而估計預後,決定是否需血管重建治療,並指導出院後活動量。出院後2~3個月,可酌情恢復部分工作或輕工作,以後,部分患者可恢復全天工作,但要避免過勞或過度緊張。

9家庭康復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醫院度過了急性期後,對病情平穩、無併發症的患者,醫生會允許其回家進行康復治療。按時服藥,定期複診;保持大便通暢;堅持適度體育鍛煉。不要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戒煙限酒和避免吃得過飽。

心肌梗塞吃什麼好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也是冠心病的主要併發症,所以科學的飲食對心肌梗塞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在飲食上,心肌梗塞患者應嚴格遵守以下原則: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並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並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

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後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

以防止或減輕併發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

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後,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後6周可採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於消化。

5補充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

以加強血管的彈性、韌性和房主出院,微量元素碘可以減少膽固醇脂和鈣鹽在血管壁的沉積,阻礙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

6多食含碘豐富的海產品

7多食富含鎂的食物

鎂可以提高心肌興奮性,有利於抑制心律紊亂(鎂在綠葉菜中含量較多)。

8多進食粗糧及粗纖維食物

防止大便秘結對心臟產生不良影響。

結語:心肌梗塞作為一種很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嚴肅謹慎的對待,以防止危及生命和復發,所以朋友們一定要懂得和識別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並給予及時處理。此外放鬆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情,關注飲食和天氣變化對預防急性心肌梗塞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