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港澳臺除夕風俗

澳門:“利市”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 “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 吉祥如意。 春節這天, 澳門人講究“利市”, “利市”就是紅包, 這天老闆見到員工, 長輩見到晚輩, 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 習俗是要吃“開年”, 這餐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 意在取其生財利路。

臺灣:“食尾牙”

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 臺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 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 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 再燒香放鞭炮, 為灶神送行, 冀望其“上天言好事”。

初九這天, 家家戶戶都需備下最好的美酒佳餚並燒香祭拜、演戲誦經,

為“天公”祝壽。 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最後的一天。 臺灣人過年活動從農曆12月16日的"尾牙"開始。 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土地公, 特別是生意人, 為祈求新年發財, 輒以牲體、金紙祭祀, 並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賞員工, 此叫“食尾牙”。

香港:討利

在香港過農曆年, 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春聯寄託了吉利之意, 希望來年事事順利, 平平安安。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 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聚在一起, 而飯後的一大節目, 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 農曆新年期間, 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 “利是”原為“利事”, 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 也成為了春節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