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臨床表現

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臨床表現

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病因病理

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預防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臨床表現

1、麻木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症狀,臨床呈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下肢症狀較上肢多見。 感覺異常有麻木、蟻走、蟲爬、發熱、觸電樣感覺,往往從遠端腳趾上行可達膝上,患者有穿襪子與戴手套樣感覺。 感覺障礙嚴重的病例可出現下肢關節病及潰瘍。 痛呈刺痛、灼痛、鑽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時劇疼如截肢痛呈晝輕夜重。 有時有觸覺過敏,甚則不忍棉被之壓,須把被子支撐起來。

當運動神經累及時,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晚期有營養不良性肌萎縮。 周圍神經病變可雙側,可單側,可對稱,可不對稱,但以雙側對稱性者多見。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在體征方面有:跟腱反射、膝腱反射減弱或消失;震動覺減弱或消失;位置覺減弱或消失,尤以深感覺減退為明顯。

腳麻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 周圍神經病的早期典型症狀。 所謂“周圍神經”,就是人體除腦部、脊髓以外的神經組織,周圍神經一方面負責人體的各種感覺、運動,還支配著人體的內臟活動,比如心臟、胃腸等。 因此,一旦周圍神經受損,受到影響的功能很多,症狀多種多樣。 其受損的根本原因,是小血管的受損。

2、腹脹

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經病變是周圍神經病的一類,多發生在病史在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便秘、腹脹,嚴重的會出現腸梗阻。

說到原因,一方面,糖友往往飲食習慣不好,不愛吃蔬菜等粗纖維食物;另一方面,隨著糖尿病的發展,支配胃腸蠕動的自主神經受到損害,胃腸變“懶”了;並且,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體內處於高滲、脫水狀態,腸道內水分減少,就會導致大便乾燥、便秘、腹脹等問題。 要預防胃腸變懶,平時一定要多吃蔬菜,蔬菜的量必須是主食的3倍。 另外,要適當運動,並控制好血糖。

3、疼痛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引起的疼痛在糖友中很常見,發生率在10%—20%。 周圍神經病引發的疼痛是典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俗稱“神經痛”),其特點是自發性和誘發性,除了電擊樣疼痛,還有針刺、火烤、撕裂樣疼痛,往往輕微的觸碰就會誘發,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

4、出汗

這種出汗源於交感神經受到了損害,是周圍神經病變的一種。 有的糖尿病患者一吃飯就出汗,這是由於味蕾受到刺激後引發的交感神經失控。 還有的糖尿病患者睡醒時會出一身汗,也是交感神經失控的表現。

異常出汗一般多發生在老年人且較胖的糖友身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病因病理

高血糖是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原因。 DPN確切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代謝紊亂,血管損傷,神經營養因數缺乏,細胞因數異常,氧化應激和免疫因素等均發揮作用。 還有葡萄糖自動氧化使反應性氧化產物形成,導致細胞氧化應激和線粒體功能障礙。

1、代謝紊亂

糖尿病時,高血糖啟動葡萄糖的旁路代謝——多元醇通路,多餘的葡萄糖經多元醇途徑謝。 多元醇通路需要2個限速酶:醛糖還原酶(Aldose reductase, ALR)和山梨醇脫氫酶。 葡萄糖經ALR催化生成山梨醇,山梨醇再在SDH作用下生成果糖。

還原型輔酶Ⅱ(NADPH)是葡萄糖經ALR催化生成山梨醇過程中的輔酶,NADPH的消耗導致NO合成減少或者穀胱苷肽減少,其結果是血管的血流量下降和大量自由基產生,造成神經損傷;另外,神經組織內不含果糖激酶,不能利用果糖,造成神經細胞內大量山梨醇和果糖堆積,細胞內高滲,神經細胞腫脹、變性、壞死。

2、氧化應激

氧化應激損傷在DPN的發病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糖尿病高血糖狀態下,一方面機體對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游離自由基大量產生。 也就是說,體內氧化因數和抗氧化因數平衡失調。 氧化應激也可直接引起神經元DNA、神經元的蛋白質和脂質損害,阻礙軸索運輸和信號轉導。

此外,氧化應激還可導致許多神經營養因數減少,從而減弱受損神經纖維的再生能力。 氧化應激反應又與DPN發病的其他因數相互作用,在多個環節上導致DPN發生。 DPN是個代謝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機制的核心既非血管亦非神經缺乏胰島素來代謝掉它們攝取的葡萄糖,而是由於高血糖引起的細胞內二級病理生理反應—氧化應激,蛋白質糖基化—這些反應在血管和神經中是一致的。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預防

1、控制血糖,糾正血脂異常,控制高血壓。

2、加強足部護理:選擇透氣性良好質軟的合腳的鞋襪,經常檢查並取出鞋內異物。患者應每日洗腳,水溫不宜過高。秋冬季節足部易乾裂,可用中性潤膚霜均勻塗擦,汗腳可撒些滑石粉。

3、定期進行篩查及病情評價:

3.1、在診斷糖尿病後應至少每年檢查一次DPN。

3.2、對於糖尿病程較長,或合併有眼底病變、腎病等微血管併發症的患者,應每3~6個月複查一次;一旦診斷為糖尿病性多發性末梢神經病,應特別保護喪失感覺的雙足,以減少皮膚損傷和截肢的風險。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預防

1、控制血糖,糾正血脂異常,控制高血壓。

2、加強足部護理:選擇透氣性良好質軟的合腳的鞋襪,經常檢查並取出鞋內異物。患者應每日洗腳,水溫不宜過高。秋冬季節足部易乾裂,可用中性潤膚霜均勻塗擦,汗腳可撒些滑石粉。

3、定期進行篩查及病情評價:

3.1、在診斷糖尿病後應至少每年檢查一次DPN。

3.2、對於糖尿病程較長,或合併有眼底病變、腎病等微血管併發症的患者,應每3~6個月複查一次;一旦診斷為糖尿病性多發性末梢神經病,應特別保護喪失感覺的雙足,以減少皮膚損傷和截肢的風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