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兒患糖尿病的原因

小兒糖尿病分為Ⅰ型和Ⅱ型兩種。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與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有關。 自身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免疫系統缺陷、年齡等,外界因素包括病毒感染、生活方式不當等。

一、幼兒患糖尿病的原因

與Ⅰ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1、自身免疫系統缺陷:因為在Ⅰ型糖尿病患兒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種自身免疫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抗體)、胰島細胞抗體(ICA抗體)等。 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可以損胰腺結構傷人體胰島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

2、遺傳因素:Ⅰ型糖尿病有家族性發病的特點,如果親屬患有糖尿病,那麼小兒比無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Ⅰ型糖尿病患兒發病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常常得過病毒感染,而且Ⅰ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現在病毒流行之後。

與Ⅱ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1、遺傳因素:遺傳特性Ⅱ型糖尿病比Ⅰ型糖尿病更為明顯。 例如:雙胞胎中的一個患了Ⅰ型糖尿病,另一個有40%的機會患上此病;但如果是Ⅱ型糖尿病,則另一個就有70%的機會患上Ⅱ型糖尿病。

2、肥胖:肥胖病人的多餘脂肪集中在腹部,他們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與大腿上的人更容易發生Ⅱ型糖尿病。

3、生活方式:吃高熱量的食物和運動量的減少也能引起糖尿病。

由遺傳導致的小兒糖尿病難以避免,但家長應採取措施儘量避免小兒應生活方式不當而導致糖尿病。

二、小兒糖尿病前期症狀

1、起病較急。 約有1/3有患兒于起病前有發熱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膚感染病史。

2、多飲、多尿、多食易饑,但體重減輕,消瘦明顯,疲乏無力,精神萎靡。 幼兒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後又出現遺尿,常為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3、易患各種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膚感染,女嬰可合併莓菌性外了且炎而以會陰部闖關為明顯的症狀。

4、長期血糖控制不滿意的患兒,可于1~2年內發生白內障。 晚期患兒因微血管病變導致視網膜病變及腎功能損害。

三、兒童患糖尿病後的危害比成人更大

兒童身體肥胖後就會內分泌代謝功能紊亂,造成血糖、血脂、血壓增高。 內分泌及代謝異常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謝異常可引起高血脂症,核酸代謝異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患Ⅱ型糖尿病的兒童會出現高血壓、脂肪肝、腎臟功能下降等症狀,若長期控制不良,則會出現生長滯後、身材矮小、肝脾腫大、智力低下等併發症狀,最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另外,小患者成年後得肝腎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遠遠高於正常兒童。

四、如何預防兒童糖尿病

健康的飲食和積極的鍛煉是預防兒童發生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極度口渴、多食和消瘦現象時,應立即就診。 平時兒童應選擇適量蛋白、高纖維素(蔬菜)的食品,不要過多地吃“洋速食”等高熱量食品,同時應多做運動,以控制體重。 一旦體重超過正常人水準,也不要亂吃減肥藥,而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已經患糖尿病的兒童,則要每天監測血糖、控制飲食、掌握合適的活動內容和強度。

平時家長可以參考少年兒童(7-16歲)標準體重法來判斷孩子是否超重。 標準體重(公斤)=年齡×2+8,輕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20%-30%;中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40%-50%;重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50%以上。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超重就要引起足夠重視。

五、小兒糖尿病運動與飲食

因小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故飲食應能滿足小兒營養及熱量需要,維持血糖穩定,不應過度限制飲食,但應定時、定量進餐。

1、每日熱量:

1歲以內嬰兒每日460kj(100kcal)/kg計算,以後每3歲減4.2kj(10kcal),至15歲時每日290kj(60kcal)/kg。

2、熱能分配:

碳水化合物占50%,蛋白質20%,脂肪30%.

三餐分配:早午晚分別為1/5,2/5,2/5;或早餐占2/10,午及晚餐各占3/10,下午餐間及就寢前點心各占1/l003、為評價膳食是否合適可參考身長體重增長情況,血糖水準糖化血紅蛋白以

經胰島素及飲食治療,糖尿病基本控制下原則上不限制運動,但注意運動時間以進餐1小時後、2~3小時內為宜,不在空腹時運動,運動後有低血糖症狀時可加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