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走一段路就會喘起來, 甚至還會伴有咳嗽、出汗等, 其中老年人比較常見, 這就是氣喘的一些特徵。 那麼中醫是如何認識氣喘的呢, 氣喘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呢?來看看吧。
氣喘是指呼吸急促, 呼多吸少, 甚則張口抬肩等, 為臨床呼吸系統疾病常見之症狀。 與肺、腎關係較密切, 有寒熱虛實之分。
氣喘伴咳嗽, 咯痰, 胸悶, 發熱惡寒, 汗出或無汗, 苔薄白, 脈浮緊者, 是風寒襲肺證。 為風寒之邪束肺, 肺失宣肅, 肺氣不利所致。
氣喘伴咳嗽, 咯黃痰質稠, 甚則鼻翼煽動, 發熱惡寒, 口渴欲飲,
氣喘, 呼吸氣粗, 伴咳嗽, 吐大量泡沫痰, 納差, 噁心, 胸悶, 苔白膩, 脈滑者, 是痰飲壅肺證。 為肺有痰飲, 肺氣不利所致。
氣喘, 甚則張口抬肩, 難以平臥, 伴咳嗽吐泡沫痰, 苔白膩, 脈滑, 每因新感外邪而發, 或證情加重者, 是寒飲停肺證。 為肺有宿痰, 新邪引動宿痰, 肺氣不利所致。
氣喘伴咳嗽疾少, 神疲乏力, 語言低微, 自汗氣短, 咽喉乾燥, 舌淡, 苔少, 脈虛者, 是肺虛氣喘證。 為肺氣虛, 肅降失司所致。
氣喘伴胸脅脹滿, 咳嗽牽引疼痛, 苔白, 脈沉弦者, 是懸飲病。 為痰飲停於肺, 肺氣不利所致。
氣喘, 呼多吸少, 勞累加劇, 甚則張口抬肩, 伴形體消瘦, 神疲乏力, 四肢欠溫,
氣喘在中醫而言, 均是本虛標實之證, 也就是身體的正氣過度虛弱, 某些外邪或者身體代謝廢物不易排除, 若配合中藥的專長“補虛”加以調理, 常可收效;中醫治療以內服藥物為主, 以肺、脾、腎三髒的生理功能來調節身體, 如小青龍湯、定喘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八味地黃丸等, 都是健保資料庫中顯示常用處方。
此外, 配合三伏貼治療, 每年三伏天在背部穴道貼敷由延胡索等藥物製成的藥膏, 更是可以改善過敏體質。 如果病人時間可以配合, 由醫師固定時間施予針灸, 更可以有良好療效。
氣喘妙方
氣喘怎麼辦呢?氣喘如何治療呢?治療氣喘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來瞭解一下治療氣喘的小偏方。
一、中年人之妙方
藥方:人參5片, 龍眼乾20粒, 金桔幹5粒, 下鍋放下1碗半水, 用文火慢慢煎, 待滾後5分鐘就可服用, 其功效神奇。
二、老年人之妙方
藥方:人參5片, 金桔幹2粒, 香菇3塊, 下鍋用文火煎, 下3碗水, 煎至1碗左右服用。
三、少年人之妙方
藥方:檸檬半個切片, 楊桃3粒切片, 香菇3塊, 下鍋放3碗水, 煎至1碗左右, 摻些白糖服用。
時間:下午三點服下, 連續服用3天就好。
結語:原來中醫對氣喘的認識是這麼深啊, 氣喘的不同表現反映出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 對於如何治療氣喘, 上文小編也給大家介紹了一些方法, 不僅可以偏方治療, 我們還可以配合三伏貼一起治療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