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六經辨證

六經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 厥陰而吉。 它是外感熱性病的一種證候分類方法。 六經辨證方法是張仲景在《素問·熱論》六經分證的基礎上吸收漢代以前有關醫學理論與臨床經驗, 進一步寬宴發展起來的。 它概括丁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並結合人體抗病能力的強弱, 邪氣的盛衰以及病勢的進遐緩急等各方面的因素, 將外感熱性病發展演變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證候, 根據一定的規律, 分析、綜合、歸納成六個不同的類型, 用以作為辨證論治、因人而施的準則。

六經的“經”字,

乃界線之意, 也就是六個不同的階段。 麗每一個階段, 又是以證候群為提綱, 藉以作為判斷病位.寒熱性質、正邪盛衰、預後順逆以及診斷治療的依據。 一般說來, 病在三陽, 正氣都比較充實, 抗病機能較強, 為邪盛正氣未衰的三個不同的病理階段, 其病變性質屬熱、屬實, 病位在表(與三陰病相對而言), 辨證是以六腑病變和經絡病狀為基礎, 治療原則以祛除邪氣為主。 如外感初期, 風寒客於表, 出現了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脈浮等邪正相爭在表, 太陽經氣不利的症狀時, 便可診斷為太陽病。 治療可用解表法, 使邪由表而解。 若邪已化熱傷津傳變入裡, 表現為身熱、不惡寒、反惡熱、口渴、汗出, 或腹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等胃腸實熱熾盛的症狀,
便町確診為陽明病, 治療可根據不同病情施以遊、下之法。 若病邪雖已離開了太陽之表, 但尚未進入陽明之裡, 正處於表裡之間的過渡階段, 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幹、目眩等時, 便可確診為少陽病, 治以和解法。 病入三陰, 則表示正氣已衰, 抗病機能減退, 為陰盛陽虛的三個不同病理階段, 其病變性質多數屬寒、屬虛, 病位在裡, 並以五臟病變為基礎, 治療以扶助正氣為主。 如太陰病則表現為腹滿麗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等脾陽不運, 寒濕內盛之症, 治療當溫中健脾燥濕。 步陰病則主要表現為脈微細, 但欲寐、手足厥逆、下利清穀等一派心腎陽虛, 陰寒內盛之症, 治以回陽救逆。
厥陰病為六經病終末階段, 其表現主要有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敢食、嘔吐等寒熱錯雜之症, 治當寒熱並用。

從以上所列六經病證可以看出, 它既是對疾病所表現的六類證候的高度概括, 又表示外惑熱性病全過程中, 既不相同而又相互聯繫的六個階段。 六經辨證雖說為外感熱性病而設, 實際上進種科學的、綱領性的法則, 也可推而廣之, 對中醫臨床各科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故程郊倩說:“設六經而賅盡眾病”, 可謂精闢之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