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疫與甲型H1N1流感治療

中醫學對疫病的認識與防治已有幾千年歷史, 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疫病又稱作瘟疫, 按五行可分為五類, 《素問·刺法論》有“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的論述。 根據疫病的發生發展和病邪特點, 疫病主要有溫疫和寒疫之分。

歷史上隨著疫病理論由傷寒向溫病的演變, 以及現代醫學對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的認識, 溫疫理論漸臻完善, 而寒疫研究相對較少。 尤其是隨著甲型H1N1流感的傳播以及流感病毒的變異, 深入研究寒疫的辨證論治十分必要。

本文結合寒疫的特點及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特徵進行闡述, 探討甲型H1N1流感屬寒疫的理法方藥,

以期拓寬中醫藥治療甲型H1N1流感的思路, 提高臨床療效。

傷寒與寒疫

早在《內經》中對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外感病進行了論述, 並根據病因為其命名, 《素問·熱論》提出“今夫熱病者, 皆傷寒之類也。 ”至東漢時期“傷寒”不僅指感受寒邪引發的疾病, 而是外感病的總稱。 《難經》中“傷寒有五”的論述, 給予“傷寒”更廣泛含義, 《傷寒論》建立外感熱病辨證論治體系, 創六經辨證一直有效地指導著治療外感疾病的臨床實踐。

寒疫理論是隨著傷寒理論的發展以及對外感疫病認識的不斷深化而逐漸形成的。 對寒疫的認識最初從對傷寒疾病的認識開始。 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有“餘宗族素多, 向餘二百,

建安紀年以來, 猶未十稔, 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 傷寒十居其七”, 可以說張氏家族所患傷寒非普通外感傷寒, 很可能是寒性疫病。 晉代王叔和《傷寒例》指出“從春分以後秋分節前, 天有暴寒者, 皆為時行寒疫也”, 明確提出寒疫的非其時有其氣的發病特徵。 宋代龐安時在《傷寒總病論·時行寒疫論》中提出治療寒疫的方劑聖散子方, 主要由三類藥組成:麻黃、防風、細辛等辛溫解表;藿香、石菖蒲、白術等和中化濕;附子、良薑、肉豆蔻等溫中散寒。 至清代, 寒疫成為一類瘟疫疾病的概稱。 葉霖《難經正義·五十八難》明確提出寒疫與傷寒的區別在於其具有傳染性, “寒疫初病……與傷寒異處, 惟傳染耳。 ”淩德《溫熱類編·卷六》認為寒疫並非傷寒, 治寒疫不宜用治傷寒之法,
“風溫、濕溫、溫病、寒疫等症, 皆類傷寒耳。 病熱雖同, 所因各異, 不可概以傷寒法治之。 ”

綜上所述, 隨著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化, 醫家對寒疫的認識也由感受非時之寒而致的地域性外感寒邪之病, 發展為感受具有寒邪性質的疫癘之氣引起的流行性傳染性的疾病。

寒疫病因

寒疫是由戾氣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劉松峰《說疫·卷二》中強調寒疫是由癘氣引起的傳染病“二曰寒疫……眾人所患皆同者, 皆以癘氣行乎其間。 ”吳鞠通《溫病條辨·寒疫論》論述其傳染性“世多言寒疫者……時行則裡巷之中, 病俱相類。 ”

天時偏寒以及非時之暴寒是寒疫發生的外在條件。 天時偏寒則有助於某些寒性戾氣的滋生而致寒疫的發生, 正如張三錫《醫學六要·運氣略》中指出“濕令大行,

脾土受傷, 民多寒疫。 ”而非時之暴寒不但有助寒性戾氣的衍生, 而且易削弱人體之正氣導致寒疫的流行和暴發。

發病季節

寒疫四季皆可發病, 但以氣候寒熱變化較驟的冬、春、秋季節多見。 劉松峰《說疫·卷二》論述寒疫發病季節為“不論春夏秋冬, 天氣忽熱, 眾人毛竅方開, 倏而暴寒, 被冷氣所逼。 ”劉世禎《溫熱詮真·疫論》中有冬季寒邪合時氣發病“冬氣嚴寒, 其氣凜冽, 疫氣行于閉藏之令, 合時行之氣而化寒, 其變多為寒疫。 ”黃元禦四聖懸樞·卷四中有“而病寒疫, 故多病於秋冬。 ”

臨床特徵

寒疫一般以惡寒、壯熱、頭身疼痛為主要臨床特徵, 兼見腹瀉、嘔吐等症, 無汗、不渴、苔白、脈浮緊為其辨證要點。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寒疫論》中有“究其症狀, 則憎寒壯熱, 頭痛骨節煩痛, 雖發熱而不甚渴。 ”劉謙吉《傷感合編·外感編》有“寒疫之為病, 身熱頭痛, 憎寒惡風, 舌苔面垢。 ”黃元禦《四聖懸樞·卷四》提出“寒疫之證, 寒熱無汗, 得之於寒。 ”

寒疫與甲流

根據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 甲型H1N1流感主要臨床症狀:發熱、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頭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現嘔吐或腹瀉;少數病例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症狀, 無發熱。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半數以上病例無發熱症狀, 也有報導甲流重症病人有10%無發熱症狀。 我們在臨床中也發現部分甲型H1N1流感患者表現為只惡寒不發熱、或惡寒重發熱輕、或先惡寒後發熱、伴無汗、周身疼痛、鼻塞流清涕、苔白或白膩等表現, 結合其發病迅速、傳染性強等特徵,綜合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徵象,我們認為甲型H1N1流感與寒疫密切相關。

辨證論治

甲型H1N1流感有溫疫與寒疫之分,按照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中醫藥指導原則,甲型H1N1流感屬溫疫者以解毒清熱為主,而對甲型H1N1流感屬寒者當從寒疫論治。

寒疫,由寒邪疫毒引起,其初起性質屬寒,宜辛溫解肌,透邪解毒之法,從溫解論治。如陸懋修《世補齋醫書》用吳萸、蜀椒、乾薑、附子等溫熱藥治療。劉謙吉《傷感合編·外感編》提出治寒疫“人參敗毒散、六神通解散並主之。”王漢皋在《醫存》中有“除濕溫、寒疫可酌用溫燥之品”的論述,劉世禎《溫熱詮真·疫論》中有“寒疫發於冬……宜用附子、細辛、大黃、牙皂輩以溫裡解鬱。”可見散寒與解毒是治療寒疫的基本法則。

寒疫的演變趨勢或寒邪傷陽或從陽化熱,當辨證治療。對於寒疫之邪,入裡傷陽,出現肢冷、昏厥則宜回陽救逆之法;寒毒入裡化熱,出現持續高熱、口渴、神昏譫語者應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特點,初起惡寒、無汗、周身疼痛,苔白或白膩,脈浮或浮緊者,宜選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藥用:荊芥15g,防風10g,羌活15g,獨活15g,川芎15g,柴胡15g,前胡10g,桔梗10g,枳殼10g,茯苓15g,甘草10克,可酌加金銀花20g,連翹20g增加解毒之力,以疏風散寒解毒。

對於邪正交爭,邪踞少陽,而表現以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胸悶、納呆、噁心、咽痛、周身酸痛、苔白、脈弦,可用小柴胡東加減。藥用柴胡20g,黃芩15g,清半夏10g,黨參10g,僵蠶10g,蟬蛻10g,金銀花20g,連翹20g,甘草10g,以和解透邪解毒。

對於寒邪從陽化熱,發熱逐漸加重,高熱持續不退,或嘔吐、腹瀉、乏力、周身酸痛、咽痛、苔白膩、脈弦滑或滑數者,可選麻黃升麻東加減治療:麻黃6g,升麻10g,知母15g,石膏30g,黃芩15g,玉竹10g,白芍15g,桂枝10g,茯苓15g,白術15g,乾薑6g,金銀花30g,連翹30g,甘草10g,以透邪清熱解毒。

若寒邪入裡損傷陽氣,見惡寒或畏寒、四肢厥冷,嘔吐不渴,腹痛腹瀉,苔白滑,脈弱,可選用急救回陽東加減治療:制附子10g,黨參15g,乾薑10g,白術15g,桃仁10g,紅花10g,連翹15g,甘草10g,以溫陽益氣活血解毒。

總之,甲型H1N1流感病情與發病季節、個體體質以及病毒變異密切相關,表現錯綜複雜,病情演變與轉歸不一。中醫學認識瘟疫是根據病人臨床徵象而辨證論治,因此,無論病毒變異與否,中醫瘟疫理論與實踐優勢是治療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

結合其發病迅速、傳染性強等特徵,綜合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徵象,我們認為甲型H1N1流感與寒疫密切相關。

辨證論治

甲型H1N1流感有溫疫與寒疫之分,按照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中醫藥指導原則,甲型H1N1流感屬溫疫者以解毒清熱為主,而對甲型H1N1流感屬寒者當從寒疫論治。

寒疫,由寒邪疫毒引起,其初起性質屬寒,宜辛溫解肌,透邪解毒之法,從溫解論治。如陸懋修《世補齋醫書》用吳萸、蜀椒、乾薑、附子等溫熱藥治療。劉謙吉《傷感合編·外感編》提出治寒疫“人參敗毒散、六神通解散並主之。”王漢皋在《醫存》中有“除濕溫、寒疫可酌用溫燥之品”的論述,劉世禎《溫熱詮真·疫論》中有“寒疫發於冬……宜用附子、細辛、大黃、牙皂輩以溫裡解鬱。”可見散寒與解毒是治療寒疫的基本法則。

寒疫的演變趨勢或寒邪傷陽或從陽化熱,當辨證治療。對於寒疫之邪,入裡傷陽,出現肢冷、昏厥則宜回陽救逆之法;寒毒入裡化熱,出現持續高熱、口渴、神昏譫語者應清熱解毒、涼血開竅。

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特點,初起惡寒、無汗、周身疼痛,苔白或白膩,脈浮或浮緊者,宜選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藥用:荊芥15g,防風10g,羌活15g,獨活15g,川芎15g,柴胡15g,前胡10g,桔梗10g,枳殼10g,茯苓15g,甘草10克,可酌加金銀花20g,連翹20g增加解毒之力,以疏風散寒解毒。

對於邪正交爭,邪踞少陽,而表現以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胸悶、納呆、噁心、咽痛、周身酸痛、苔白、脈弦,可用小柴胡東加減。藥用柴胡20g,黃芩15g,清半夏10g,黨參10g,僵蠶10g,蟬蛻10g,金銀花20g,連翹20g,甘草10g,以和解透邪解毒。

對於寒邪從陽化熱,發熱逐漸加重,高熱持續不退,或嘔吐、腹瀉、乏力、周身酸痛、咽痛、苔白膩、脈弦滑或滑數者,可選麻黃升麻東加減治療:麻黃6g,升麻10g,知母15g,石膏30g,黃芩15g,玉竹10g,白芍15g,桂枝10g,茯苓15g,白術15g,乾薑6g,金銀花30g,連翹30g,甘草10g,以透邪清熱解毒。

若寒邪入裡損傷陽氣,見惡寒或畏寒、四肢厥冷,嘔吐不渴,腹痛腹瀉,苔白滑,脈弱,可選用急救回陽東加減治療:制附子10g,黨參15g,乾薑10g,白術15g,桃仁10g,紅花10g,連翹15g,甘草10g,以溫陽益氣活血解毒。

總之,甲型H1N1流感病情與發病季節、個體體質以及病毒變異密切相關,表現錯綜複雜,病情演變與轉歸不一。中醫學認識瘟疫是根據病人臨床徵象而辨證論治,因此,無論病毒變異與否,中醫瘟疫理論與實踐優勢是治療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