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血吸蟲病的藥物有吡喹酮、呋喃丙胺、硝硫氰胺等藥物, 但目前吡喹酮為首選藥物。
(一)吡喹酮:為一種新的廣譜抗蠕蟲藥, 對人體3種主要血吸蟲和絲蟲均有殺蟲效果。 動物實驗性治療結果, 可認為吡喹酮是毒性低、療程短和療效高的抗血吸蟲藥。 治療劑量成人為每次10mg/kd, 1日3次, 間隔4小時, 療程2日。 或採用每次20mg/kg, 1日3次, 1日療法。 總劑量為60mg/kg, 兒童總劑量為日70mg/kg, 分3次服用, 療程1日。 急性血吸蟲病劑量與療程加位, 即日10mg/kg/次, 1日3次, 連服4日, 總劑量為120mg/kg。 吡喹酮副作用輕而短暫, 於服藥後1小時左右出現, 主要有頭昏、頭痛、乏力、輕度腹痛等,
(二)呋喃丙胺:該藥對血吸蟲童蟲和成蟲均有一定殺滅作用。 各地實踐經驗認為, 呋喃丙胺20天療法具有較高療效。 目前採用緩解腸溶片劑型, 每天劑量60mg/kg(成人每天不超過3g), 療效10天, 總劑量為600mg/kg。 其該藥的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 主要是食欲減退、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 偶有便血者。 肌痙攣為呋喃丙胺的特殊副作用。 精神神經症狀, 主要見於晚期血吸蟲病肝動物代償失全的患者, 可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沉默寡言、抑鬱淡漠,
(三)硝硫氰胺:系廣譜驅蟲藥, 目前主要採用微粉膠囊型, 顆粒直徑3~6μm, 總劑量6~7mg/kg, 等分3份, 每晚服用1次, 療效3日。 遠期糞檢陰轉率可達80%左右。 急性血吸蟲病用總劑量10mg/kg, 6日療程, 一般於開始服藥後8~24日體溫恢復正常, 症狀改善, 遠期糞檢陰轉率可達80%。 本藥的副作用以神經系統症狀為多見, 如頭昏、頭痛、眩暈、乏力、嗜睡或失眠、步態不穩、眼球震顫、多法和肌肉顫動等。 少數可出現精神症狀以及消化系統症狀。 對於肝功能代償不良的晚期血吸蟲病患者、急性肝炎恢復期未滿1年和慢性肝炎、精神病史、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有心、腎等慢性疾病而體質虛弱者禁用。
預防與調養
1.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2.低鹽軟質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