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治療黃疸

中醫學認為黃疸的發生均與“濕”有關。 《金匱要略》說:“黃家所得, 從濕得之。 ”並根據濕的來源, 分為“濕從熱化”和“濕從寒化”。

中醫辨證:

濕熱內蘊:目黃身黃, 色澤鮮明, 或見發熱, 口渴, 心中懊憂, 身倦無力, 脘腹脹滿, 食少納呆, 厭惡油膩, 噁心嘔吐, 小溲深黃或短赤, 大便秘結, 舌苔黃膩, 脈滑數。

熱毒熾盛:身目深黃, 色澤鮮明, 發病急驟, 黃疸迅速加深, 壯熱, 心煩不寧, 或神昏譫語, 鼻衄便血, 肌膚斑疹, 口渴喜冷飲, 腹脹脅痛, 舌質紅絳苔黃燥, 脈弦數或弦細數。

膽道阻滯:身目俱黃, 出現較快, 寒熱往來, 右脅絞痛牽引至肩背, 噁心嘔吐,

口苦咽幹, 厭惡油膩, 小便深黃, 大便灰白, 舌紅苔黃膩, 脈弦數。

寒濕內阻:身目俱黃, 色澤晦暗如煙熏, 畏寒肢冷, 神疲乏力, 脘悶或腹脹, 納呆, 便溏, 口淡不渴, 小溲不利。 舌淡胖大苔白膩, 脈濡緩。

瘀血停滯:身目色黃而晦暗, 脅下症積脹痛, 拒按, 或有腹水, 腹壁青筋暴露, 頸胸部位出現紅絲血縷, 大便黑, 舌質隱青或舌淡有瘀斑, 脈弦澀。

脾虛血虧:肌膚發黃無光澤, 神疲乏力, 心悸失眠, 頭暈, 爪甲不榮, 舌質淡, 脈濡細。

新生兒黃疸中藥方劑:

【辨證】濕熱薰蒸, 膽汁外溢。

【治法】清熱化鬱, 健脾和肝。

【方名】和肝散。

【組成】全瓜蔞60克, 廣郁金15克, 片薑黃15克, 神曲15克, 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細粉, 3歲每次2克(可隨年齡大小的而增減), 每日3-4次, 白糖水沖服。

中醫學在《內經》中對黃疸已有初步認識。

《素問?平人氣象論》中指出:“目黃者, 曰黃疸。 ”黃疸的分類, 在《金匱要略》中分為黃疸、穀疸、酒疸、女勞疸、黑疸五種。 以後又有二十八候, 九疸三十六黃的分類。 說明前人通過實踐, 對黃疸這一症狀的觀察和描述是非常細緻的。 元代《衛生寶鑒》根據本症的性質, 概括為陽症和陰症兩大類, 就是現代所說的“陽黃”與“陰黃”。

中醫辨證論治:

陽黃:

1、熱重於濕

治法 清利濕熱退黃

方藥 茵陳蒿東加減

2、濕重於熱

治法 利濕化濁, 佐以清熱。

方藥 茵陳五苓湯和連樸飲加減

3、急黃

治法 清熱解毒, 涼血開竅。

方藥 千金犀角散加減

陰黃:

1、寒濕困脾

治法 溫陽健脾, 化濕退黃。

方藥 茵陳術附東加味

2、脾虛濕滯

治法 健脾養血, 利濕退黃。

方藥 黃芪建中東加減

十種類型介紹:

1.陰黃:黃色不明顯, 下身黃而上身不黃;小便夜間不舒服, 白天通利。 病因是輕微濕, 治療宜用“去黃散”6-15克加茯苓、澤瀉、薏米之類或五苓散。 連服數劑即退。

2.陽黃:黃色如金, 上身眼目盡黃, 下身不黃;白天小便不暢, 或痛或不痛, 夜間正常;病因是輕微濕, 治療宜用“去黃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黃芩等, 數劑即愈。

3.熱黃:口大渴, 多飲反覺不快, 一身盡黃;眼目發黃色淡, 小便急數疼痛, 尿色如黃汁。 病因熱結膀胱。 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龍膽草、梔子、白芍、茯苓、澤瀉等, 大熱泄黃疸亦除。

4.寒黃: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時緩解;一身黃疸、眼目白, 小便清長、夜間尤多。 病因是寒結膀胱。 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白術茯苓、山藥、芡實、薏米、附子等,

溫命門, 10-15劑痊癒。

5.濕黃:一身上下盡黃, 眼目具黃;身浮腫、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濕之病。 治療宜用“去黃散”12-15克加升麻、牽牛子、車前子、澤瀉等, 慢慢調理即愈。

6.燥黃:胸前發黃病因是肺金燥極, 發於胸前。 治療宜用“去黃散”3克加麥冬、梔子、白芍、陳皮、天冬、元參、花粉、白芥子等, 數劑痊癒。

7.血黃:上下一身, 眼目具黃, 發熱、煩悶、腹痛。 病因是血瘀。 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丹皮、牛膝、當歸、梔子、川芎、大黃等, 長服即愈。

8.氣黃:頭面多黃、不發熱、輕微活動乏力、小便不數, 大便燥。 病因是氣虛不能運化。 治療宜用“去黃散”12克加人參、白術、茯苓、車前子等, 氣旺則愈。

9.新生兒黃疸:出生2-3天即可出現黃疸, 10天左右達到高峰。 病因是胎兒感受孕母濕熱之氣。

治療宜用“去黃散”10克加梔子、郁金、白術、雞內金等7劑大部分痊癒。

10.手足黃:身不黃手足反黃。 病因是濕熱壅閉與中焦。 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白術、茯苓、陳皮、甘草等, 慢慢調理可治癒。

黃疸的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 研末搐鼻, 每日數次, 黃水流盡則愈。

(2)茵陳蒿1把, 生薑1塊, 搗爛, 擦於胸前、四肢。

2.針灸療法

針刺章門、太沖、脾俞、肝俞、勞宮、脊中等穴。 若嗜臥、四肢倦怠者, 可灸手三裡。

3.飲食療法

(1)雞骨草煲紅棗:雞骨草60克, 紅棗8枚, 水煎代茶飲。 適用于陽黃、急黃。

(2)溪黃草煲豬肝:溪黃草60克, 豬肝50克, 水煎服。 適用于陽黃、急黃。

(3)丹參靈芝煲田雞:丹參30克, 靈芝15克, 田雞(青蛙)250克。 將田雞去皮洗淨同煲湯, 鹽調味飲湯食肉。 適用于陰黃。

4.預防調護

飲食有節, 勿嗜酒, 勿進食不潔之品及恣食辛熱肥甘之物。 黃疸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發現,立即隔離治療,並對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將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經治療黃疸消退後,不宜馬上停藥,應根據病情繼續治療,以免復發。

黃疸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發現,立即隔離治療,並對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將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經治療黃疸消退後,不宜馬上停藥,應根據病情繼續治療,以免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