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經常會聽到有人抱怨:今天真鬱悶!尤其是女性。 由於女性自身的生理與心理特點以及特殊社會環境的壓力, 各種心理疾病乘虛而入, 開始在女性群體中悄悄蔓延。 根據大多數調查, 女性抑鬱症患者是男性的兩倍。 因為婦女必須面對月經、懷孕、生育、絕經和避孕等一系列生理過程, 體內激素的變化對情緒會造成影響。 在心理方面, 與男性相比, 女性具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 如比較細緻、敏感、依賴性強、情緒不穩定等。 在遇到挫折時對她們的影響更大, 更易患抑鬱症。
第一階段:青春找不回自信
心理諮詢工作室研究顯示, 生理變化和社交發展是女性青春期抑鬱症兩大誘因。 在生理上, 女孩進入青春期後, 雌激素和孕酮激素急劇增加, 研究表明, 青春期女孩激素的分泌紊亂就可能導致抑鬱症。 在心理上, 社交發展成為導致抑鬱症的一大主因。 研究證明, 青春期女孩將她們大部分的自尊都放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上, 因此, 此時她們對自己是否屬於某個團體、是否受到同伴歡迎更敏感。 一旦感到人際關係緊張或消極, 極易讓她們感到壓力, 可能因此引發抑鬱症。
面對這樣的孩子, 父母的支持很重要。 我建議, 家長首先要帶她們到醫院就醫。 而在家中, 父母不要硬逼著孩子上學, 更不要板起臉教訓她們。 在醫生確診後,
第二階段:青壯年期看不到前途
抗抑鬱組織beyondblue進行過一項調查, 在被調查的7500名職員中, 近10%的受訪者稱自己有中度或重度抑鬱症狀。 而罹患抑鬱症的全職女性的比例就更高一些, 她們除了一般抑鬱症患者所表現出的症狀外, 最為突出的特徵是對生活失去信心、把未來想得很糟糕、對工作失去熱情及對家人冷漠等。
而全職女性患上抑鬱症的具體原因仍在進一步探索中, 目前比較統一的看法是, 一是外源性、激烈的競爭讓她們無法達成既定目標而長期壓抑;或是既要精力充沛地掙錢養家,
心理諮詢師認為, 除去遺傳等因素外, 全職女性可以通過自身調節遠離抑鬱症的困擾。 首先, 8小時之外多談諸如服飾、育兒、美容等話題, 以便從工作壓力中抽身。 其次, 做放鬆活動, 如跳舞、健身等, 每週最好做3次, 一次堅持15—20分鐘。 最後, 平時如果心情煩悶, 最好主動找心理諮詢師聊聊。 此外, 氨基酸和維生素對精神健康有益, 因此要多吃魚和粗糧。
第三階段:更年期管不住脾氣
更年期抑鬱症多發於40—55歲的女性中, 全球範圍看, 發病率大約在5%—8%左右。 女性在更年期時卵巢開始萎縮,
第四階段:老年期忍不住撞牆
老年期抑鬱症的致病因素複雜, 其中75%都是因生理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所致。
對老年患者, 一般使用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 在用藥上, 需要特別注意, 用藥劑量比一般成人要小;用藥時間不能太長, 首次用藥大致9—12個月為宜;儘量用一種藥;儘量不用三環類或四環類藥物。
身邊有老年女性患了抑鬱症, 子女要跟她們一起住, 儘量多陪老人, 耐心聽她們“嘮叨”, 監督老人按時吃藥和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