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治療鼻前庭炎

鼻前庭炎中醫釋名指鼻孔附近皮膚紅腫、糜爛、結痂、灼癢或局部皮膚皸裂有膿痂覆蓋。

中醫診斷

1.肺經蘊熱, 邪毒外襲

證侯:鼻前庭肌膚潮紅、灼熱、癢痛, 抓後糜爛、滲出, 於後結痂, 無全身不適, 舌略紅, 苔薄黃, 脈浮數。

辨析:肺經鬱熱, 風熱邪毒乘虛侵襲, 邪熱引動肺熱, 結聚於鼻、上灼鼻竅, 薰蒸鼻前孔肌膚, 使鼻前孔肌膚微紅、癢痛。 熱盛則鼻孔肌膚紅腫、灼熱幹欣、結痂。 熱毒腐灼, 肌膚潰破, 則糜爛流溢脂水, 風盛則幹而燥裂。 風熱濕邪久鬱, 肌膚受傷, 則皸裂甚而鼻毛脫落。 舌脈為風熱表證之象。

2.脾胃失調, 濕熱鬱蒸

證候:鼻疳發病日久, 反復發作, 纏綿不愈, 鼻前孔肌朕糜爛, 潮紅焮腫, 常溢脂水或結黃濁厚痂, 癢痛, 鼻毛脫落。 可伴有納呆腹脹, 大便溏泄。 舌苔黃膩, 脈滑數。

辨析:脾胃失調, 濕濁內生, 濕鬱化熱, 濕熱循經上蒸, 薰蒸肌膚, 故鼻前孔肌膚糜爛、潮紅焮腫。 濕熱灼腐, 則脂液溢出, 久積成黃濁厚痂, 肌膚失養, 皮膚皸裂, 故鼻毛脫落。 因濕性粘涕不易速去, 故病情纏綿, 反復發作, 全身兼證及舌脈皆為脾有濕滯之象。

西醫診斷標準

1.急性鼻前庭炎局部皮膚紅腫、疼痛、作癢, 有淺表糜爛和痂皮, 可延伸到外鼻部和上唇。

2.慢性鼻前庭炎局部皮膚乾疼、異物感, 在鼻翼與上唇相接處, 皮膚發生增厚、破裂或出血。

3.檢查見鼻前孔及其上唇附近皮膚潮紅、漫腫、結痂、破裂等。

中醫治療

一、辨證選方

1.肺經蘊熱, 邪毒外襲

治法:清熱瀉肺, 解毒散邪。

方藥:黃芩湯《醫宗金鑒》加減。 黃芩10g, 桑葉10g, 菊花10g, 麥冬10g, 梔子10g, 連翹10g, 薄荷6g, 桔梗6g, 知母10g, 丹皮10g, 甘草6g。 若大便閉結者加瓜蔞仁、生大黃, 熱毒壅盛, 焮熱痛甚者, 可加黃連、丹皮以清熱解毒, 紅腫甚者加大青葉、板藍根。

2.脾胃失調, 濕熱鬱蒸

治法:清熱解毒、理脾滲濕。

方藥:萆薢滲濕湯《瘍科心得集》加減。 黃柏10g, 蒼術10g, 萆薢10g, 澤瀉15g, 滑石20g, 茯苓15g, 苡仁15g, 苦參10g, 地膚子10g, 白鮮皮10g, 蠶砂10g, 檳榔10g。 若濕熱盛者加黃連、苦參、土茯苓, 癢甚者加荊芥、防風、白鮮皮、地膚子, 病情纏綿反復發作者加黃芪、白術、金銀花, 小兒脾弱腹脹便溏者合用參苓白術散以健脾消極除濕。

二、專方驗方

1.杏仁搗爛用人乳調敷患處。

2.桃葉嫩心, 搗爛外敷。

三、其他療法

1.用內服中藥渣再煎, 局部熱濕敷。

2.用漆大姑、苦楝樹葉、桉樹葉各30g, 煎水外洗。 濕盛黃脂多者用明礬3g、生甘草10g, 煎水外洗。

3.黃連膏、玉露膏外塗。

中藥

1.銀黃口服液, 功用:清熱、解毒。 每日3次, 每次1支。 每支10ml。

2.黃連上清丸, 功用:清熱、降火、通便。 用法:6g, 每日2次。

3.牛黃解毒片, 功用:清熱解毒。 用法:2~4片, 每日3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