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腦癱是誰都不願意碰到的, 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了, 家長一定要穩定情緒, 積極的進行治療, 通過一些訓練護理可以得到以下恢復的。
強化訓練
0~2月
撫觸。 生後生命體征穩定後即可對小兒進行撫觸, 被動運動及視聽刺激。
俯臥抬頭。 胎齡滿40周開始俯臥練習, 要求在吃奶前1小時, 空腹, 覺醒狀態下進行, 俯臥的床面要平坦、舒適, 但是不要太軟, 用語言和玩具引導小兒抬頭。 進行訓練時可在小兒胸下經雙側腋下墊一個小枕頭, 雙上肢放於枕前, 高度為雙肘屈曲時雙手能觸及床面。 同時在小兒的後頭側至兩肩胛骨內側進行深淺感覺的刺 激,
腦癱患兒的恢復護理
母子面對面訓練法。 小兒俯臥于母親身上, 固定小兒上臂和手關節, 保持手支撐位。 為了促進小兒更好的抬頭, 母親可與小兒對話、唱歌或鼓勵小兒伸手撫摸母親的臉。
抗重力直力模式。 此訓練可在2個月以後開始, 方法是仰臥位, 握住小兒的前臂拉起, 使雙肩胛帶內收, 軀幹上抬45到90度, 慢慢前後活動, 可促進小兒頭頸 部前屈和立直, 同時可提高軀幹的控制能力。 也可以軀幹屈曲90度的位置將小兒慢慢向仰臥位的方向放回, 這樣也可促進小兒頭部前屈。
側臥對稱性姿勢。 使小兒側臥于床上, 雙上肢及雙手保持在軀幹的正中位,
3~4月
俯臥訓練。 繼續讓小兒進行俯臥位抬頭訓練, 盡可能在俯臥位誘發其抬頭和爬行等主動動作。
翻身。 用玩具誘導小兒翻身, 幫助小兒翻身時可一手握住小兒的手, 另一手在其肩部輕輕的向對側引導直至變為側臥位, 完成由頭、頸、軀幹、骨盆的翻身過程。 每日至少練習7~8次。
俯爬。 開始俯爬時可讓小兒俯臥位, 前臂支撐, 家長可在其後方協助小兒一側下肢的足底向前推至這側下肢完全屈曲後促使其產生向後蹬的力量, 使小兒利用此力的反作用力完成向前的移動。 每日練習7~8次。
平衡訓練。 將小兒仰臥位放置被單上, 兩位家長分別抓住被單兩頭進行左右搖盪,
手口協調性訓練。 仰臥位, 讓小兒兩手抓雙足放至口, 也可讓小兒雙下肢上抬、臀部上抬, 家長握住小兒的骨盆進行前後左右搖動, 這樣有助於骨盆的控制及軀幹姿勢的調整, 有助於平衡能力的建立和手口協調性的獲得。
抓握訓練。 此年齡段無論是在仰臥位還是在倚座位, 或者是肘支撐位均可進行抓握訓練。 訓練時將玩具放在中線的位置, 小兒頭保持在中立位, 誘發小兒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開進行抓握。 開始時,
腦癱患兒有時伴有智力低下, 癲癇、行為異常和聽覺障礙。 腦癱有輕也有重, 腦癱重的孩子將來不會坐、站和走,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康復治療花費很大 (約每月數千至萬元), 年齡大的腦癱患兒雖經康復, 只能減輕症狀, 改善生活品質, 不能治癒。 對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