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濕疹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以丘皰疹為主的多形性損害, 有滲出傾向, 且會反復發作, 急、慢性期重迭交替, 伴劇烈瘙癢, 發病的主因經常難以確認, 嬰兒濕疹臨床上可按發作過程分為三期, 下面, 本文就對嬰兒濕疹的症狀表現進行介紹。
嬰兒濕疹的症狀:
1、亞急性期:急性濕疹的滲出、紅腫、結痂逐漸減輕, 皮膚以小丘疹為主, 時有白色鱗屑或殘留少許丘皰疹及糜爛面。 此時癢感稍見輕, 可持續時間很長。 可由急性期演變或治療不當而來。
2、急性期:起病急, 皮膚現象為大部分群集的小紅丘疹及紅斑, 基底水腫,
3、慢性期:反復發作, 多見於1歲以上的嬰幼兒。 皮疹為色素沉著, 皮膚變粗稍厚, 極少數可發生苔癬樣化。 分佈在四肢, 尤其四窩處較多。 若發生在掌蹠或關節部位則發生皸裂而疼痛。 如果治療不當, 或在一定誘因下, 隨時能夠急性復發, 自覺劇烈搔癢。
嬰兒濕疹家長要知道其發病的特徵,
第一, 嬰兒濕疹可以做體檢。 嬰兒濕疹開始多在面頰部出現小紅疹, 很快波及到額、頸、胸部。 小紅疹的寶寶可變為小水皰, 破潰後流水, 之後可結成黃色痂 皮。 耳後、腹股溝、肛周、頸頦部的急性期濕疹應與擦爛鑒別。 後者多發生在肥胖嬰兒, 夏季或流涎、腹瀉小兒, 不注意局部皮膚清潔者。 有時需與接觸性皮炎鑒別, 此病有接觸史皮膚損害發生於接觸部位邊界清楚。 懷疑有接觸因素時可用斑貼試驗鑒別。 但在新生兒期, 斑貼試驗往往不易表現出。
第二, 遺傳是小兒濕疹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 我們不能說爸爸媽媽有濕疹小孩也會有濕疹, 或者肯定會有濕疹。 但是爸爸媽媽的親屬,
治療嬰兒濕疹的中藥方劑:
方一: 蒲公英、野菊花、白鮮皮各30克, 百部20克。 以上中藥加水2000毫升, 浸泡15分鐘, 然後煮沸15分鐘。 等藥液放涼時, 取一塊乾淨的紗布(四五層厚)放在藥液裡浸透, 然後敷在患處15分鐘左右, 每天兩次。 如果嬰兒濕疹面積大, 也可以採用藥浴方法。
方二:用花椒、艾蒿、鹽各適量放水中熬半小時, 過濾後取汁液兌水來洗澡。 花椒能消炎、止癢;艾蒿有鎮靜、抗過敏的作用, 療效相當不錯的。
方三:蒼耳棵30克, 蛇床子15克, 白蘚皮15克, 蒼術15克, 苦參15克, 生軍15克, 黃柏15克, 地膚子15克。 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 每天1劑, 早、中、晚各洗1次。 此為2~3歲患兒用量, 1歲以下患兒減量1/3。 功用:解毒祛濕, 消疹退斑。
方四:蛇床子9克, 銀花9克, 野菊花9克, 生甘草6克, 煎水外洗或濕敷局部, 每天2~3次, 每次約10分鐘。